并且,隨著聯盟進軍的深入,打出來的效果不錯,來自帝國的支援也在變的更多。
有一些,是直接的軍事支援。超過五十艘戰艦,從周邊各地被調集過來,成為友軍,被聯合在顧航這位總司令的指揮之下。
雖然都是中小型船只,但就算是一艘護衛艦,也需要數億稅幣呢。五十艘,怎么也算是一筆很大的錢了。
陸軍上,也有六個星界軍軍團,總計大約四千余萬人,也陸陸續續被送到了前線來,成為顧航可以調用的兵力。
打完仗,這些是要還回去的。顧航也沒有那種坑害友軍,殘酷的戰爭故意讓人上的想法。
沒有必要,他們只是點綴,不影響大局,不要破壞自己的名望。
但不管怎么樣,這些都是挺好的補充。
帝國提供的戰爭支援,還不僅僅是免除帝國稅——更準確點來說是帝國稅專項用于鐵鎧戰爭。
另外,帝國還直接給‘錢’。
最近一批來自東方宙域政府代付的、實際上是來自周邊兩三個宙域,按照帝國中央的要求給的資金,足有1500億。
在阿方佐教派參戰之后,這筆錢就打了過來。
無論如何,1500億都是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顧航要錢、要紙片子肯定沒有用。他不需要拿這些完稅證明去抵稅。但是,這些‘紙片子’,可以用于在周邊星域、乃至宙域,直接就地購買聯盟所需要的一切物資。
炮彈、能源、武器裝備、糧食……甚至外購艦船!
有些東西,有錢都買不到,但現在可以平價購買。
顧航就直接從隔壁的孤山宙域,鍛辰教派中,買來了一艘報應級戰列艦,以600億的價格。
這玩意兒造價就500億,再算上配裝的海員、開過來的燃料、裝滿的炮彈……600億跟不賺錢也沒什么區別了。
更何況,整個孤山宙域七個星域,都可以算是帝國疆域內部鬧綠皮鬧得比較厲害的地方。鍛辰教派能搞出來一艘戰列艦賣給顧航,而不是用于本宙域的防務,那已經夠給面子了。
這個面子,肯定不是給聯盟的,兩家又沒什么交情,純粹靠帝國中央的影響力搞定。
錢是中央給的,購買權限是中央搞來的。
有個神圣泰拉作為后盾,好處還是大大的有。
那就很好。
我顧航從來都是帝國忠臣!
總而言之,沒有帝國稅的就地取用,沒有帝國的外部經濟支援,聯盟的戰爭機器是不可能像是眼前這樣,全功率開動的。
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打鐵還需自身硬。
想了半天,顧航還是決定,先緩一手抽獎的事情。
剩余的一千來萬恩賜點數,他幾乎全部都砸在了生產力的提升上。
這主要通過兩個手段實現。
一來,在龍鷹甚至是孟河星系,搞了很多學院建筑。
綜合學院、忠嗣學院、軍事學院都兌換了一些,但最多的,還是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