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出來的軍艦就更別提了。
這些船只,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出售掉了。
出售掉的部分,有一半流入到了帝國稅,落到了帝國中央政府的手里。但實際上只有2%的船只,是直接以帝國稅的方式上交的。
那個價格太不合適了,中間的價格差比較大,有的是大人物,在中間撈錢。
或是白手套,或是其他勢力,以比稅務部定價跟高的價格,從聯盟的手中購得船只,支付給聯盟稅幣或者其他實物。
然后,這些買手中有將近一半,在翎澤星當場把船只賣給帝國軍務部、海軍司令部。他們拿著預算,購買到了船只,支付了帝國稅務部批預算的時候給他們的稅幣。
這些稅幣,落到聯盟手里,代繳了帝國稅。
也就是說,聯盟出售的一半的船只,確實落到帝國中央手中。但其實大多都是從其他地方轉過一手,相當于帝國買來的。這個價格,往往會比稅務部對于每類船只的定價,高30%到150%不等。
中間的錢,被聯盟、被中間商聯手賺走了,帝國中央等于用了一樣的價格,買到了最多60%左右的戰船。
這種中間商賺差價的事情,正常情況下,帝國中央是不可能允許的。
符合規定也不行。
真要說起來,帝國才是實力最強的。甭管你符不符合規定吧,你們都掙錢就我虧,那我的拳頭不是白白長那么大
但是,所謂的‘帝國’,又不是一個活的人。如果說,決定了帝國中央意志的人們,就是撈錢的那諸多中間商背后的大佬們呢
那……
齊伯督首相、許芙真總理、羅斐總理、國教的、帝國總商會的、神圣泰拉上隱藏在政壇
誰沒點份額
哪怕是對于齊伯督來說,帝國中央賺到的財政錢,要怎么花,那都是有章程,就算是他也不能夠隨意決定,都是要開會開出來的。
可落到自己手里的錢,就不一樣了。
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而且,到現在這個地步,就算是齊伯督想要阻止翎澤星上那對于帝國利益有重大傷害的貿易,也無能為力了。
他是最大的權臣沒錯,但是權力這個東西,也得別人相信你才行。團結在他身邊的人,認為跟著他,能夠獲得更大、更多的利益,才會持續跟著他。那些在這件事情上賺錢的諸位大佬們,本身就是他的統治基礎。
他一狠心,能砍自己一刀;但他卻做不到砍自己的統治基礎一刀。那樣的話,引發的連鎖反應,是他都有可能無法承受的。
誰不知道這樣會滋養聯盟呢
神圣泰拉上的有識之士(主要是在這件事情上沒賺到錢的),把翎澤星貿易給罵翻天了。
但是,它仍舊是這么運行了下去,并眼見著未來還會運行很久。
這就沒處說理去了。
但是,不管別人怎么樣,反正聯盟是在里面,靠著造船業大把大把的悶頭賺錢。
賺來的錢,除了再投入經濟建設之外,相當一部分就用在了海軍升級上。
兩千多艘戰船的規模并沒有再擴大,但是,大船的數量是增多了許多的。
目前,聯盟海軍擁有著皇帝級戰列艦,3艘。
報應級戰列艦,6艘。
諸葛級航母,6艘。
龍蛇級與圣杯級戰列巡洋艦,22艘。
總加起來,光這種巨艦就已經達到了37艘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