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算是單說人口,前進宙域經過歐姆及利亞戰爭,導致一個星域為之一空后,人口規模在戰后不過五萬億左右,還不到龍鷹星域的一半。
正是因為有龍鷹星域作為中心發動機,帶動了蛛網、東方兩個宙域的發展,再更進一步的連帶著可以往聯盟所有新占區域,輸出投資,獲取回報,才能夠建立起來聯盟的整體經濟模式,讓暗面遠征得以穩定、健康的向前推進。
對于聯盟而言,龍鷹星域的重要性,就相當于太陽星域對于整個人類帝國的重要性是一致的。
或許,現在聯盟還沒有任何一個單一的世界,能夠達到母星神圣泰拉那種程度,無論是人口上還是經濟規模上,神圣泰拉那種狀況都是整個宇宙罕見的,絕對無法復制的存在。
但說實話,顧航也無意在聯盟復制一個神圣泰拉出來。
在他看來,單一世界搞成那個樣子,實在是太不健康了。一方面在安全上,對于人類帝國而言,神圣泰拉一旦陷落,那后果幾乎是不可接受的。政治上不能接受,在經濟上也不能接受。
另一方面,神圣泰拉明明那么發達,但是落到泰拉人民頭上,他們享受到了多少經濟體量無比巨大的紅利了嗎?
享受了,但不多。
高昂的房產價格,高昂的生活成本這些也就不多說了,偏偏因為神圣泰拉上擁擠了過多的人口,導致什么資源都不夠用,整個星球的生態環境幾乎被毀滅,完全依靠技術、人工來支撐……
富得流油的權貴階層自然不擔心,但對于廣大的平民階層,神圣泰拉上的生活條件,是怎么也稱不上好的。
而聯盟雖然也有核心中的核心,像是怒梟星、飛翼星這些聯盟起家的天馬星區,或者是星域首府的所在的云羅星加鑄造世界金狄星的另一個核心,但是總體而言,龍鷹星域的經濟發展,是比較平均的。
承載的人口壓力,被平分下去,就不會像是神圣泰拉那么大;也不會像是神圣泰拉那樣,雞蛋放在了一個籠子里。
對于這樣的經濟模式,顧航是比較滿意的。他就是有意識的不讓聯盟出現一個絕對的中心世界,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上都是如此。
另外,哪怕是以整個星域的規模來看,他也覺得現在龍鷹星域的規模已經夠大、夠集中了。
他當然不會有意的降低星域的發展。
該怎么發展就怎么發展。
但是,在他的指示下,聯盟政府有意的在往其他各個地方,加強產業轉移。
————
天亮前還有一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