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覺得既然是這樣的話,那大清甚至可以跟西方列強合作。
只要西方列強不推翻大清王朝,那他就可以支持用洋槍洋炮。
“為了富國強兵,各省的大員積極主動更新舊式軍制和裝備,紛紛興辦制造槍炮的軍事工業。”
“從1861年曾國藩在安徽創辦安慶內軍械所,其后李鴻章在上海設立洋炮局,左宗棠也在福建開始仿造開花炮、無殼抬槍等裝備。”
“1865年,中國第一個規模較大、設備較精的軍工企業江南機器制造總局在上海創辦。”
“制造總局內先后增建翻譯館、汽錘廠、槍廠、黑色火藥廠和槍子廠。”
“雖然所造槍炮在技術上與國外還有近十年的差距,但在中華軍事工業近代化的過程中,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的作用不容小覷。”
“另外一個大型軍工企業是左宗棠在福建期間于1866年奏請設立的福州船政局,以建造軍艦和火炮為主要任務,先后建造萬年青號、鎮海號、揚武號軍艦。”
“更重要的是,它培養了一批能夠自主仿造輪船及輪機、能夠按照圖紙完成各項工藝的技術工匠,因此在1874年遣散了所有聘用的洋人技師和工匠。”
“到1894年,福州船政局共造成三十四艘格式輪船,其中有巡洋艦、魚雷艇等鐵甲艦。”
“到甲午戰爭前,全國各省設立的軍工企業已經遍布十八個省,達到三十四家。”
“1889年,剛剛調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在武漢率先創建了中華第一個近代大型鋼鐵工廠漢陽鐵廠。”
“并以其為依托,興辦了漢陽兵工廠等一系列軍工企業,漢陽造由此聞名全國。”
“除了在各地建立近代工廠、自己生產武器,清朝統治者意識到,在對外和對內的戰爭過程中,原有的八旗和綠營為主的軍事體制已經到了要改革的時候。”
“雖然新式團練的湘軍和淮軍具有較強的戰斗力,但裝備和管理與外國相比仍然有著不小的差距。”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西方國家的在華利益已經與清朝緊緊維系在一起,所以不斷建議清朝訓練和建立新式軍隊。”
“1862年,由十七名英國軍官訓練、使用英俄槍炮組成的兩個營和一個炮兵隊,開始在直隸練兵,這是中國第一支新式軍隊。”
“此后,編練新軍成為晚清政治舞臺上經常出現的現象,但這些新軍則在后來的歷史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劉徹這些槍炮廠建在朕的大漢領土上該有多好,到時候哪里還有匈奴什么事。
清朝建造的各種廠讓他羨慕不已,給大清純純浪費了,給大漢才能物盡其用。
不過一想到等會主播給他準備的海量書籍里面應該有這方面的內容,他這才打消羨慕的念頭。
“然而,巨大的財政壓力也讓洋務運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瓶頸,朝廷中的反對者紛紛以國庫虧空為名要求停止洋務運動。”
“而李鴻章、曾國藩則上奏分析國際局勢,堅持不能停。”
“1876年九月,李鴻章上奏朝廷,國家必先富而后能強,尤必富在民生,而國本乃可益固。”
“因此,從同治末年開始,各種以富國為目標的民用工業開始大規模興辦,而突破口就是航運業。”
“位于深圳的招商局博物館內,記錄著在晚清洋務運動中,這家民族工商業先驅篳路藍縷的創業歷程。”
“當年,清朝中央困于舊的思維,排斥民間國人辦理航運,在航線、停靠等方面設有種種禁令,嚴重阻礙了沿海航運的發展。”
“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官僚呼吁允許華商自設輪船公司,既然不能禁止華商搭乘洋船,又何必禁止華商自購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