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劉邦正帶著幾千人開辟領地,于是張良就加入了劉邦陣營。”
“博浪沙的地理位置優越,路面沙丘起伏會導致秦始皇的車隊速度降低。”
“這次,張良不到半夜便去了。”
“項伯曾經殺了人,跟隨張良躲藏起來,這也是后來鴻門宴上項伯與張良交好的原因。”
“在秦國統一全國的規劃中,首先就選擇了韓國。”
“老人離開了約有一里路,又返回來,表示孺子可教,約定五天后清晨相會。”
“張良事先得知消息,尋找埋伏地點,最終選擇了博浪沙。”
“其他大臣四匹馬拉車,因此張良眾人擬定刺殺目標是六駕馬車。”
“但最終擊中的是偽裝的車駕,于是秦始皇大怒,下令全國緝捕刺客。”
“張良找到一個大力士,打制一只重達120斤的大鐵錘,然后差人打探秦始皇東巡行蹤。”
“五天后拂曉,張良去到那里。”
“被通緝期間,張良徜徉于下邳橋上。”
“張良在淮陽學禮時見到了倉海君,共同制定謀殺行動計劃。”
“張良念其年老只得遵從,老人得寸進尺讓其為他穿上,張良又照辦了。”
“張良的年輕時代,家破國亡,以致讓他淪為沒落的貴族遺少。”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起兵反秦。”
嬴政謀圣張良,是個人才,只是可惜了,還沒有找到嗎
他不禁把目光放在李斯的身上,等待著對方的回復。
在很早之前知道張良是推翻大秦帝國的大反賊之一時,他就已經下令全國范圍內捉拿張良此人。
李斯陛下,此人隱藏極深,還沒有消息。
說這句話的時候,他整顆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就怕陛下怪罪他辦事不力。
可他也沒有辦法,一個人要是躲在深山老林,想要找到無異于大海撈針。
不過看到陛下沒有不悅的表情,他這才放下心來,稍微松了一口氣。
嬴政聞言,面無表情,倒是沒有太過在意。
現在的大秦帝國,已經被他牢牢掌握在手里。
全國的反叛勢力早已經被他清除,再沒有什么人能夠威脅到他。
雖說張良是漢初三杰之一,謀略智慧絲毫不在李斯之下,但想要顛覆現在的大秦帝國無異于癡人說夢。
所以哪怕張良才智無雙,他也絲毫不會擔心。
要是張良沒有刺殺過他,他說不定還會招攬過來,為大秦帝國的發展壯大添磚加瓦。
只是現在,確是不可能有這待遇了。
“秦二世二年六月,項梁、項羽叔侄所率領的隊伍已發展壯大到六七萬人。”
“并擁立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王,集各路義軍首領于薛城共商大事。”
“張良不忘復興韓國,忙對項梁提議,建議立韓王成為韓王。”
“早在下邳之際,張良和項梁之間便有舊誼,因而項梁一口應承。”
“于是,項梁命人找到韓王成,立為韓王,并以張良為丞相。”
“張良復韓的目的終于達到了,復家的政治夙愿也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