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入那般窘境,蘇秦盡管非常羞愧,但是仍然堅持自己的想法。
于是閉門不出,頭懸梁錐刺股,刻苦讀書。
一年之后,自認為已經揣摩透了,繼續從事家人口中的不務正業。
蘇秦以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成功向別人眾籌資費,又說服了幾個人跟隨。
開始周游列國,游說王侯。
首先游說秦國,向秦惠王說以吞并天下的計謀,遭到秦惠王的否定。
又游說趙國,仍以失敗告終。
但蘇秦并不灰心,又到了燕國。
燕文侯聽了蘇秦合縱之術,非常認可,于是資助他游說趙國。
接下來,就一事順百事順,屬于蘇秦的時代到來了。
蘇秦以一己之力,完成六國結盟,蘇秦則兼任六國宰相。
那時蘇秦正是得志之時,權傾天下,富貴之極。
戰國時代,也因蘇秦合縱之策施行,秦兵十五年不敢東出函谷關。
等他佩六國相印,衣錦還鄉時,家人對他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轉變。
后來秦國用離間計,破壞了合縱。
六國之盟解約,紛紛責備蘇秦。
蘇秦奔走不暇,后來因為與燕易王母親的奸事被發現,去齊國做內奸幫助燕國。
死后在齊國做內奸的事敗露,為天下人所不齒,一世英名,毀于一旦。
蘇秦游說六國合縱而成名,合縱的成功,使天下暫時安定。
縱觀蘇秦的一生,他的合縱之說,并非有意謀求天下太平。
他其實也是為著自身的利益出發,求名求利而已。
如果他游說秦惠王成功,使秦國并吞六國,蘇秦也達到了他的目的。
蘇秦本質上和東周那些從事工商,追逐利益的人是一樣的。
只不過他的欲望更大,想要的更多,有著更大的夢想。
他追逐夢想的道路艱辛,卻堅持不懈。
他的成功,是他努力的結果,是他應得的,可欽可敬。
當時從事縱橫之說的人大有人在,只有他成功了,可見他的確有過人之處。
蘇秦曾說假如當年家里不是一貧如洗,連可以耕種的兩頃田都沒有,如今怎么能身兼六國宰相。
他當時或許真的那么認為,但是以他的為人和志向,定不會安于兩頃田的豐衣足食。
他承受著家人的打擊,堅持自己的信念,越挫越勇,永不言棄,最終取得成功。
無論擱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一個人奮斗的典范。
雖然他的胸懷比不得那些兼濟天下的圣賢,但在庸庸擾擾的眾人之中也是值得稱道的。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