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士們無不感激秦王妃的親自慰勉,因此更奮發無畏。”
“妻子無所畏懼地生死相隨不離不棄,更激勵著丈夫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以秦王的完勝而告終,三天后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長孫氏隨之成為太子妃。”
“隨后不久李世民登基為帝,并在登基后冊封長孫氏為皇后。”
“長孫皇后喜愛看書籍圖傳,即便是梳妝打扮時也手不釋卷,成為皇后后依然如此。”
“經常與丈夫一起談古論今,發表獨特見解,對丈夫與朝政大有裨益。”
“唐太宗對長孫皇后一向愛重,登基之后,對長孫家族常常恩遇逾制。”
“長孫皇后時刻驚醒,說服胞兄讓位。”
“在李世民恩準下,長孫無忌得以閑職高薪退避宰相之位。”
“長孫皇后還利用自身對丈夫的影響力來護慰朝廷賢良,匡正丈夫的過失。”
“長孫皇后一方面欣賞那些敢于直言的忠臣,另一方面也在不斷地提醒著李世民要行仁政。”
“她以女性特有的力量在男權至上的封建社會發揮著獨特的作用,輔佐皇帝丈夫,使得初唐出現了有利的政治局面。”
“君明后賢臣直,文治武功,大唐初期迎來了令后世魂縈夢繞的理想境界貞觀之治。”
“貞觀八年,長孫皇后陪同李世民在避暑期間,身染重疾。”
“皇太子請求大赦并度人入道,為妻子健康憂慮的唐太宗立即應允,但遭到長孫皇后的堅決反對。”
“無奈唐太宗只好請普光寺法師入宮為妻子祈福,或是天子誠意所致,長孫皇后病情旋及康復。”
“貞觀九年,皇太子李承乾納妃蘇氏,然而喜悅之后卻連接著悲傷。”
“此后接踵而來的生身母親趙國太夫人的薨逝,以及太上皇李淵的駕崩,給長孫皇后和李世民這對夫妻又一次沉重打擊。”
“雙重喪期的哀痛,誘發了長孫皇后早年罹患并時常發作的氣疾。”
“次年,病勢加重,藥石皆不見效。”
“早年,李世民駕幸太原,長孫皇后生病。”
“他曾親自到石壁寺禮謁禪師,為妻子供養啟愿,于是太宗決定再次求助于佛家。”
“貞觀十年,李世民下詔修復天下名勝古寺三百九十二座為皇后祈福。”
“雖然太宗期待佛家的福祉能夠又一次給妻子帶來好運,但是幸運沒有再次眷顧。”
“貞觀十年,長孫皇后崩逝于太極宮立政殿,終年三十六歲。”
“太宗悲傷不已,遵從皇后遺愿,營山為陵,是為昭陵。”
“縱觀長孫皇后的一生,她與太宗從少年結發,一起互相扶持走過了二十三載。”
楊貴妃:長孫皇后可以稱之為是完美皇后,所有皇后該有的標準都在她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長孫皇后執掌后宮以來,是后宮最為和諧的日子,后宮上下就沒有不敬佩她的。
她勸皇帝雨露均沾,對后宮嬪妃也一視同仁,把其他嬪妃生下的孩子視若己出。
不僅關心生病的嬪妃,還會把自己的藥給她們,她的賢良在當時被稱為楷模。
有這樣一位德才兼備的皇后,是太宗皇帝的幸運,也是后宮的幸運。
太宗皇帝常常被大臣氣的來找皇后抱怨,每當這個時候長孫皇后都會耐心的傾聽太宗皇帝的不滿,然后再慢慢疏導。
并不是說教式的勸解,而是會站在太宗皇帝的角度考慮問題,然后替他排憂解難。
不僅如此,長孫皇后還有一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