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絕不干涉內政,恪守皇后本分,沒有絲毫逾越之舉。
長孫皇后與太宗皇帝的關系,除了夫妻之外,更像是一對知己。
長孫皇后總是能夠懂得太宗皇帝的想法,太宗皇帝也可以聽進去她的勸解。
可是這么一位賢后卻只活了短短三十多年就去世了,臨死前對太宗皇帝留下五句遺言。
第一句,愿皇上請回房大人。
這一條是關于國政的,當時房玄齡受到貶謫,一代宰相免職歸家。
但是房玄齡一生兢兢業業,從太宗皇帝起兵一直跟隨,是締造唐朝的最大功臣之一。
長孫皇后彌留之際,交代此語,說明她心系社稷。
希望在她去后,能有像房玄齡一樣的賢臣繼續輔佐丈夫。
第二句,不可厚待長孫家族。
長孫皇后深知漢朝呂雉和霍光等外戚之禍,最后都是慘遭滅族之災。
為了大唐江山和娘家人的長久之計,她希望長孫家族能夠更加平凡,不要因為她是皇后而得到過分的權利。
第三句,樸素安葬,不要過分陪葬。
長孫皇后在生前就十分節儉,不好奢靡之風,還時常教育太子要如此。
長孫皇后認為,人活著的對百姓要有所作為,死后不能讓百姓再受牽連。
更不能因為她的陵寢而大興土木,勞役大眾。
也不能殉葬貴重財物,減輕百姓負擔。
只需要極其簡樸的葬禮,日常使用的東西作為陪葬即可。
第四句,親賢臣,遠奸佞,聽諫語,堵讒言,減勞役,停狩獵。
這是一條關于唐太宗為君為政的建議,一個女子有如此見識和胸懷,很令后人佩服。
尤其是建議丈夫減少勞役,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放在唐朝,一般的政治家也沒有如此遠見。
第五句,讓身在外地的子女不必因她去世而返回長安,避免過度傷悲。
可見長孫皇后之超脫,一個母親關心愛護子女理所當然。
但是她自己的離去,不愿意讓長安之外的孩子們單獨跑一趟。
避免子女舟車勞頓,過度悲傷,是一個做母親的最后的遺囑。
從遺言來看,長孫皇后所求不是為了太宗皇帝和孩子就是為了百姓。
她不希望她死之后還會給百姓帶來麻煩,所以要求喪事從簡。
不希望兒女傷心,所以讓他們不必參加葬禮。
又因為關心李世民的江山,所以才會這般殷勤囑咐。
有這樣一個聰慧過人且滿心滿眼都是自己的妻子,是太宗皇帝之幸。
盡管長孫皇后去世很多年之后,太宗皇帝也依舊在懷念她,時常眺望遠方的陵墓。
長孫皇后的生命雖然短暫,但是她的事跡至今被人們所稱道,并稱她為千古一后。(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