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武則天不可能傳位給太平公主。
所以,哪怕太平公主確實是力挽狂瀾,穩定了動蕩的李唐王朝。
但是,一旦政局穩定,她就沒有理由再插手皇家的政局了。
其次,從政治實力來看,太平公主遠遠不如武則天。
在唐高宗在世的時候,武則天就開始培養自己的勢力。
從中央到地方,無論是軍事還是政治,她都培養了自己的勢力。
在數十年的皇后生涯中,她靠著唐高宗的信任,為自己培養了一波又一波的實力派新人。
并且,她出臺的各項政策,讓百姓看到了成效。
武則天上位,雖然得到了一些老牌勢力的排擠和諷刺。
但是,對她而言,并沒有太大損失。
百姓從來不會在意坐在皇位上的那個人是誰,他們只在乎當權者的政策對自己是否有利。
武則天的政策對他們有利,所以他們自然也就支持武則天了。
然而,太平公主雖然在武則天早期就開始參政,并因此掌握了不小權力。
但是,她的政治高潮是從唐睿宗上臺之后開始的。
從唐睿宗執政的兩年,再加上當太上皇的一年,滿打滿算不過三年。
在這三年里,太平公主的權力看起來十分強大。
但是,她掌控的官員卻十分有限。
也因此,李隆基殺掉了跟隨太平公主的人之后,她就無力反抗了。
并且,對于百姓而言。
無論是太平公主掌權,還是李隆基掌權都無所謂,他們并不在意這些。
最后,從敵人的實力來看,太平公主面臨的敵人實力遠遠超過武則天。
武則天稱帝,要面對的敵人是她的兩個兒子。
在他們面前,武則天有一個天然優勢,就是母親這一身份。
對她而言,兒子聽她的是遵循了孝道,不聽她的就是不孝。
武則天兩個兒子的政治天賦,與武則天相比,實在是拿不出手。
所以,武則天稱帝在世人看來。
雖然有些驚世駭俗,但是也是合乎情理的。
只要她最后把政權還給李唐血脈,別人也就無話可說。
然而,太平公主就不同了,她的最終政治敵人是她的侄子李隆基。
雖然,姑媽也是長輩。
但是,她對侄子的權威,卻不及母親對兒子的權威。
即使承認侄子應該孝順姑媽,但是在皇權面前,李隆基怎么可能會心慈手軟呢!
在名分上,傳統倫理決定了武則天對兒子有絕對的威望,而太平公主對侄子則沒有名分上的優勢。
再說,李隆基的政治天賦比太平公主還是要高一點的。
所以,太平公主上不了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