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從東都洛陽派人給李隆基送來了一把佩刀,以請求玄宗及早決斷,鏟除太平公主的勢力。”
“荊州長史也入朝奏事勸李隆基除掉太平公主,而李隆基擔心驚動太上皇而遲疑不決。”
“荊州長史又勸李隆基以江山社稷為重,并建議他首先控制住左右羽林軍和左右萬騎軍,然后再將太平公主及其黨羽一網打盡。”
“李隆基十分贊同,便任命他為吏部侍郎。”
“公元713年,魏知古向李隆基告發太平公主已經發動叛亂。”
“李隆基得知消息后,與岐王李范、薛王李業等人決定率先下手誅除太平公主勢力。”
“太上皇唐睿宗聽聞事變發生,登上了承天門的門樓。”
“郭元振告訴他,這只是皇帝為了誅除逆黨而做出的決策,并未發生其他重大事件。”
“李隆基也隨后來到門樓上,李旦頒布了一項詔令。”
“以竇懷貞等人的罪行為由,下令大赦天下,但其親屬和同黨卻不在其中。”
“薛稷被關押在萬年縣獄,并被判處死刑。”
“太平公主在事變后逃入山寺,匿藏三天后才現身。”
“唐玄宗李隆基下詔,將太平公主賜死于自己的府邸,數十人包括她的兒子以及黨羽一并被處決。”
蘇軾:雖然太平公主具有很強的政治野心和政治能力,但是她不可能像武則天一樣成為一代女皇。
太平公主就算手握滔天權勢,操縱天子廢立,但是還是當不了女皇。
這要從當時的政治環境,歷史背景,思想局限,武則天對太平的感情,以及太平自身的能力來看。
首先,從太平公主與武則天的身份對比來看,太平公主比不上武則天。
從出身來看,太平公主的出身確實比武則天高貴得多。
但是,在這個問題上,出身高貴并不是什么優勢。
都說嫁出去的女兒就不屬于自己家了,而是夫家的了。
放在太平公主和武則天身上,就是說一個是皇家的媳婦,一個是皇家的女兒。
在父權盛行的制度下,只聽說有妻子照顧丈夫,母親照顧兒子。
沒聽過有妹妹照顧兄長,嫁出去的女兒照顧父親的。
所以,武則天在身份這方面,比太平公主有利得多。
前期,武則天控制權力的時候。
在外人看來,武則天是輔佐唐高宗。
而在唐高宗過世后,是因為兒子不爭氣。
所以,武則天才暫時替他掌管權力。
哪怕武則天最終把兒子踢下皇位,人們也只會說是因為兒子不爭氣。
所以,在倫理道德方面,并不會太過苛責她。
然而,太平公主就被動得多了,她有權力的原因是因為她是大唐的公主。
但是,正是因為她是大唐的公主。
所以,她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帝王。
畢竟,從常理來說。
嚴格意義上,一旦出嫁她就不是皇家的人了。
可以說,女兒是毫無繼承權的。
有些人家沒有兒子,寧可從兄弟族人中過繼一個兒子,繼承自己的家業,也不能給女兒女婿外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