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對多爾袞鞭尸,就是為了發泄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而帶給自己的屈辱?
順治皇帝在多爾袞死后做出的一系列報復行為確實夠狠,但是如果了解了當時多爾袞的所作所為,就不難理解了。
擁護福臨登上皇位以后,多爾袞居功自傲,獨攬大權。
順治三年,多爾袞甚至將皇帝專用的印信兵符歸自己所有,獨攬軍權。
從攝政王一直到皇父攝政王,多爾袞讓順治皇帝對自己的稱呼嚴重傷害了順治皇帝的自尊心和皇帝該有的威嚴。
多爾袞還借故羅織罪名殺了順治皇帝的哥哥豪格,并且霸占了豪格的福晉。
另外,擁有兩白旗支持的多爾袞在各方面代表了兩白旗的利益。
而損害了兩黃旗的利益,也就是損害了順治皇帝的利益。
這些原因中的任何一項都能讓一個皇帝發狂,所以順治皇帝在多爾袞死后做出那些舉動也并不奇怪!
孝莊太后作為清朝初期杰出的女政治家,一生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位皇帝,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不該背負委身下嫁的名聲。
“康熙八年,鰲拜奉旨進宮,進宮后并未見到康熙皇帝。”
“鰲拜以為康熙皇帝又和往常一樣沉于作樂,并未引起過多重視。”
“此時,眾大臣想讓鰲拜去武英殿請康熙皇帝出來議事。”
“鰲拜平時驕橫跋扈慣了,便應眾大臣之請去尋找康熙皇帝。”
“由于鰲拜孤身一人前往武英殿,并未佩戴兵器,剛一進門就被侍衛撲倒。”
“即使是滿洲第一勇士,但雙拳難敵四手,很快就被訓練有素的年輕侍衛們捕獲。”
“世人都稱贊康熙皇帝少年有為,以14歲的膽識和智謀便一舉擒獲滿洲第一勇士。”
“殊不知,這幕后的推手其實是孝莊。”
“沒有孝莊的授意與精密謀劃,僅憑康熙皇帝自己是無法與老奸巨猾的鰲拜掰手腕的。”
“鰲拜被逮捕歸案后,其黨羽也相繼落網。”
“眾多滿漢大臣和王公貴族請求康熙皇帝滅其九族,對當初同鰲拜沆瀣一氣的遏必隆等也要嚴懲不貸。”
“康熙皇帝年輕氣盛,心里這口惡氣憋了多年。”
“現在終于能夠揚眉吐氣,也決心要嚴懲鰲拜及其黨羽。”
“關鍵時刻,孝莊耐心教導康熙皇帝。”
“現在大清政權基本穩定,不宜大動干戈,反而此次事件正是收買人心的好時候。”
“康熙皇帝聽從孝莊的教誨,僅處死了與鰲拜關系最密切的幾人,其余參與者大多被赦免。”
“就連四大輔政大臣之一,與鰲拜同出自鑲黃旗的遏必隆也被赦免死罪,僅削去太師之職。”
“隨后又授予了遏必隆掌管宮廷宿衛的職責,對遏必隆信任如初。”
“經過此事,不僅使鰲拜部分黨羽感恩戴德,從此誓死效忠康熙皇帝。”
“也讓以遏必隆為首的鑲黃旗更加擁戴康熙皇帝,使得八旗內部更加團結。”
“鰲拜倒臺一事牽連甚廣,如果康熙皇帝一意孤行大興牢獄,恐怕大清初期好不容易穩定的政權又要動蕩不已。”
“所幸孝莊老成持重,高瞻遠矚,教誨康熙皇帝學會恩威并施,這才保證了清朝初期的穩定發展。”
“孝莊是清代前期處于政治舞臺的核心人物,她的一生波瀾壯闊。”
“雖處在權力的巔峰,但從不垂簾聽政,總是在背后出謀劃策。”
“孝莊先后輔佐順治和康熙兩代皇帝,耐心教導他們去做一代明君,處理國事要思慮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