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高皇后為皇太后,生母胡氏為皇太妃。
政權交替之際,高皇后一度想對胡充華母子不利。
幸好有大太監劉騰告密,胡充華才躲過殺身之禍。
獨生子登上皇位后,胡充華很快便對高皇后實施報復。
先設計剪除她的家族黨羽,隨后又迫使她出家為尼,3年后又將其秘密處死。
除掉政敵后,胡充華又太妃升級為太后。
遂開始垂簾聽政、大權獨攬,執政之處頗有一番積極的作為。
胡太后感激于劉騰的救命之恩,不斷地為他加官進爵。
并讓他主持幾大皇家寺院的建筑工作,恩遇極重。
太后生性放蕩,加之年輕守寡。
不久便和妹夫元乂勾搭成奸,對情郎的各種請托無不允從。
劉騰、元乂互相交結,兩人恃寵而驕、胡作非為,一時間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
不久,胡太后又移情別戀,愛上了自己年輕俊美的清河王元懌。
幾番軟硬兼施之下,終于讓其委身于己。
胡太后抱得美男歸,每日樂不可支,竟然把朝政大權都托付給元懌管理。
元懌為人剛直,屢屢對劉騰、元乂的行為進行處罰,自然激起兩者強烈反彈。
劉騰、元乂發動政變,殺死元懌,并將胡太后囚禁在北宮長達五年時間。
囚禁期間,劉元二人嚴禁太后與皇帝會面,并縮減她的衣食。
使得胡太后常在宮中啼饑號寒,淚水長流。
“也許正是這一段經歷,讓胡太后本就善于鉆營的心理嚴重扭曲,內心也日益冰冷。”
“擁有過驕奢淫逸的生活,也深受了幽禁的痛苦。”
“這巨大反差讓她對權力有著超乎常人的迷戀,她再也不允許他人奪走手中的任何東西。”
“劉騰死后,胡太后在一些親信和不滿劉騰、元叉所作所為的大臣幫助下,重新掌握了朝廷大權。”
“胡太后這次掌權后變本加厲,養了更多男寵,生活異常奢靡。”
“另外,眼見自己兒子元詡越來越大,胡太后危機感爆棚。”
“她派人監視元詡,將元詡親近、重用的人全都殺死。”
“孝明帝元詡對胡太后專權非常不滿,他試圖借用領民酋長爾朱榮的力量來奪回君主權力。”
“要知道,爾朱氏這幾代人可一直都是北魏的忠實臣子。”
“結果胡太后察覺到了元詡的謀劃,很快她伙同男寵鄭儼等人毒死了元詡,并扶持了其他傀儡皇帝。”
“這一事件給胡太后帶來了災禍,爾朱榮聲稱要為元詡報仇,率兵進入了洛陽。”
“爾朱榮不聽她的解釋和苦苦哀求,把她和傀儡小皇帝扔進黃河淹死。”
“并借口在場的大臣們對孝明帝元詡不忠,將他們全部殺死,受害者近兩千人。”
“胡太后確實在北魏這輛車走下坡路時,往油門上踩了一腳。”
“這加速了北魏的衰亡,但把過錯都推到她的身上就太片面了。”
“元魏衰亡的因素有很多,有孝文帝元宏漢化改革留下的弊病。”
“有元恪對南梁的戰略失誤,也有宗室權臣激烈的爭權奪利。”
“其中,元恪主導的鐘離之戰的失敗,是最為致命的原因。”
“鐘離之戰可以說是一場決定國運的大戰,這場戰爭的失敗導致北魏損失巨大。”
“僅被俘的士卒就有5萬左右,損失的各種物資更是無法統計。”
“巨大的戰爭損失使得北魏朝廷,更加肆無忌憚地搜刮民財來維持奢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