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遂帶領千余名扮作挑夫的將士,挑著作為掩護用的擔子,大聲說笑著前去向李遷仕謝罪,李遷仕大喜之下果然不設防。”
“冼夫人帶領眾人順利通過營門后發起突襲,李遷仕被打得措手不及,大敗而逃。”
“冼夫人乘勝追擊,在贛石和長城侯陳霸先會師。”
“冼夫人以陳霸先有大作為、很得民心、能平息叛亂為由,說服馮寶支持陳霸先平亂。”
“馮寶去世后嶺南大亂,冼夫人挺身而出安撫俚人各部落首領,使嶺南數州得以安定。”
“太平二年,梁敬皇帝蕭方智禪位于陳武帝陳霸先,陳霸先改年號為永定。”
“陳永定二年,冼夫人派九歲的兒子馮仆帶領各部落首領到丹陽拜見陳霸先,表示擁戴。”
“陳太建元年,廣州刺史歐陽紇謀反,召喚馮仆想引誘他一起作亂。”
“馮仆派人告知冼夫人,冼夫人得知后以自家兩代忠貞為國、不能因疼惜馮仆而有負國家為由,發兵抵御。”
“并且率領各部落北上與陳朝派來的將領章昭達里應外合,打敗并擒拿歐陽紇。”
“馮仆憑借冼夫人這次平叛的功勞被封為信都侯、平越中郎將,轉任石龍太守。”
“冼夫人則被冊封為中郎將、石龍太夫人,并被賞賜一乘絡駟安車、一部給鼓吹,一面旌旗和節符儀仗。”
“她的出巡儀式及禮節待遇,同刺史的級別一樣。”
“陳至德年間,馮仆去世。”
“隋開皇九年,隋朝滅陳朝,嶺南一帶無所依托。”
“幾個州共同尊奉冼夫人,號為圣母,領導嶺南保境安民。”
“隋文帝楊堅派總管韋洸安撫嶺南,原陳朝將領在江西南康拒守,韋洸不得前進。”
“先前,冼夫人曾把扶南犀杖獻給陳主。”
“這時隋朝晉王楊廣拿出陳后主陳叔寶寫給夫人的信,告訴她陳國已經滅亡了,讓她歸服隋朝,并且以犀杖和兵符作為憑證。”
“冼夫人見到犀杖,確定陳朝已經滅亡,召集了數千部落首領,整日痛哭。”
“之后冼夫人派孫子馮魂率眾迎接韋洸進入廣州,至此隋朝統一了嶺南。”
“楊堅封馮魂為儀同三司,冊封冼夫人為宋康郡夫人。”
“同年,番禺人王仲宣造反,不少首領都響應他。”
武則天:冼夫人讓嶺南各族人民安居樂業,其功不可沒,因此世代被各族人民所敬仰。
就在馮冼集團在大力發展嶺南之時,南梁亂了。
被梁武帝這個老糊涂引進的大將軍侯景反噬南梁政權,梁武帝活生生被餓死在臺城。
值此危難之際,各地方勢力紛紛起兵勤王,其中包括時任始興太守的陳霸先。
時任高州刺史的李遷仕不思報國,反生自立之意。
他為了提高自己的勝算,借勤王之名,邀馮寶過府議事。
馮寶一時間也拿不準李遷仕的真實意圖,虧得冼夫人及時指出李遷仕想要自立的野心。
在她看來,李遷仕作為官場老油條,不可能不清楚勤王的及時性和必要性。
現在這般行事,擺明了是不想勤王。
另外,李遷仕如果要自立,肯定擔心馮冼集團拉他后腿。
如果馮寶去了,必然會騎虎難下,支持和不支持都是麻煩。
馮寶一向對自己夫人是敬愛有加,被她這么一提醒,也就按兵不動,靜觀其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