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女子大都受命運擺布,在命運的河流上像一葉浮萍,被風吹到哪里就到哪里。
她們無法預知自己的未來,更不知道如何計劃自己的人生。
在命運面前她們藐小得像一粒塵土,命運叫她們做什么她們就做什么。
命運叫她們享福她們就享福,叫她們遭罪她們就遭罪。
她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認命了,我就是這個命。
而鄧綏卻是一個不認命的女人,當別人都被命運扼住咽喉的時候,她卻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她成功地做到了,這個用心良苦的女人,她的愛情與事業都按照她預先設計好的步驟,一步一步地前進。
從宮女到皇后再到太后,最后達到她理想中的巔峰。
“鄧綏是一個奇女子,在她五歲時,便懂得體恤他人。”
“六歲時,鄧綏就愛上了閱讀經書,志在典籍。”
“但在母親看來,女子應該操持家務,而不是去做學問。”
“為了不忤逆母親,鄧綏便白天做女紅,晚上挑燈夜讀。”
“鄧綏的非常之姿引起了父親鄧訓的注意。”
“鄧訓有大志,喜歡施恩于人,是明帝、章帝的股肱重臣,士大夫大多歸依他的門下。”
“為了培養女兒,鄧訓常常和她交流朝政。”
“無論事大事小,都和女兒商量。”
“在父親的教誨下,鄧綏的眼界和胸懷更加開闊。”
“永元八年,十六歲的鄧綏入掖庭為貴人。”
“長七尺二寸,姿顏姝麗,絕異于眾的她,一下子得到漢和帝的喜愛。”
“雖然鄧綏的祖父是東漢云臺二十八將之首的鄧禹,但占據和帝皇后之位的陰氏也不弱,甚至兩人還有之間還有親屬關系。”
“入宮后的鄧綏很快適應了籠中鳥的生活,她小心處理著與陰皇后之間的關系,甚至藏起自己的光輝。”
“每當要與陰皇后同時出現在和帝面前時,鄧綏都會離位站立。”
“面對和帝的垂問,都會先表現遲疑,等陰皇后發言完再對答。”
“離開的時候也是弓著身軀以示對和帝與陰皇后的尊重,于是和帝越發喜愛鄧綏而疏遠陰皇后。”
“在鄧綏入宮的這一年,正是陰氏被封為皇后的同一年。”
“然而陰皇后發現,隱忍四年才登上皇后之位的她。”
“在美貌上比不過鄧綏,德望稱譽也差后者一大截。”
“更過分的是,因為鄧綏為人接物恭謙肅穆,克己體下,漢和帝與整個后宮的目光都被她奪去了。”
“隨著漢和帝對自己的寵愛漸漸衰減,而鄧綏的聲望與日俱增。”
李世民:東漢女政治家鄧綏,賣慘取代原配,生前不肯放權,死后葬送族人。
在東漢時期,新野鄧家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家族。
當年在西漢末年的時候,鄧家原本是南陽郡新野縣的一個大家族,在當地比較有勢力。
后來,在綠林赤眉起義爆發之后。
鄧家也組織了一支軍隊,跟著劉秀的大哥起兵了。
鄧家當時之所以愿意冒這個風險,主要是因為當時劉秀的二姐,嫁給了鄧家的年輕俊杰鄧晨,雙方屬于姻親關系。
而接下來,等到劉秀獨自北上,去招撫河北的時候。
鄧家的另一個年輕人鄧禹,則是第一時間追隨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