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過早夭折使得東漢政權極度不穩定,鄧太后是東漢由盛轉衰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她在極力避免自己成為第二個呂后,但難以避免被權力腐蝕。”
“她努力支持東漢向前,卻因為沒有執政經驗而走了不少歪路。”
“自知難逃一死的鄧太后臨終前掛念的還是這個新興不久的王朝,她的一片冰心天地可鑒。”
李隆基:以退為進,東漢最能忍的完美皇后鄧綏。
當時的漢和帝,最看重的,從來都不是后宮妃子的美貌。
他最看重的,一直都是才華。
他希望有一個賢內助,能夠在自己未來去世之后,幫忙輔佐下一代皇帝。
所以漢和帝沒事的時候,經常會和這些后宮女子聊朝政,聽取他們的看法。
但結果,包括皇后在內,幾乎所有女子,對朝政的見解都極為淺薄。
這也沒辦法,畢竟當時這些后宮女子,年齡都比較小。
就連皇后陰氏本人,這時候也才二十出頭,根本沒有什么政治意識。
唯有鄧綏,因為她從小就學歷史,研究四書五經。
對于朝政的理解,絲毫不遜色于那些士族大臣。
再加上她的身后,又有班昭這位女夫子出謀劃策。
鄧綏本人,當時對于政治或許未必有那么高的見解。
但是班昭就不一樣了,此時已經年僅五十的班昭,對朝政的理解已經極為深刻!
所以,每次其他妃子談論朝政,都很難得到漢和帝的賞識。
唯有鄧綏,能說的頭頭是道,讓漢和帝非常滿意。
時間長了之后,漢和帝就越來越寵愛鄧綏,對鄧綏越來越重視!
而這種轉變,很快就引起皇后陰氏的嫉恨。
其實從關系上來說,鄧綏和陰皇后之間,原本是實在親戚。
鄧綏的爺爺是鄧禹,而陰皇后的外祖父,則是鄧禹的某個兒子,但不是鄧綏她爹。
所以,從親戚關系上來說,陰皇后其實得管鄧綏,叫一聲遠房表姑。
這種親戚關系的存在,讓鄧綏在入宮之初,并沒有受到什么刁難,陰皇后反倒是愿意多照顧她一些。
但是等到鄧綏得寵之后,陰皇后卻開始逐漸嫉妒起來,越來越覺得鄧綏擋了自己的路。
面對皇后的嫉妒,鄧綏此時則是表現的非常大度。
她只是繼續好好學習,努力研究政治,從來不和陰皇后玩什么宮斗。
而這個結果,無疑讓漢和帝更加滿意!
對于一個皇帝來說,其實從來都不喜歡后宮天天內斗。
皇帝其實更喜歡后宮和睦,而且自己的皇后和妃子,能夠在工作上幫到自己。
當時的陰皇后,顯然就不符合這個標準。
反倒是鄧綏,更讓漢和帝舒心。
所以,時間長了之后,漢和帝就逐漸有了廢后的念頭。
他想廢了陰皇后,然后改立鄧綏做皇后。
從始至終,鄧綏其實都沒有玩什么陰謀詭計。
她一直在用堂堂正正的陽謀,好好學習,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