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八年,蘇軾繼室王氏病逝京師,得年四十六歲。”
“在王夫人逝后第十天的凌晨,蘇軾將赴早朝。”
“看看時候尚早,依照他的習慣,在凈榻上假寐片刻,不料卻已回到了眉縣老宅。”
“在宅后蔬菜園里轉了一圈,回頭坐在南軒,看見幾個莊客在搬運泥土,填塞小池。”
“掘得的土中發現有兩支蘆菔根,莊客們很高興地在大嚼。”
“蘇軾拿起筆來,想作一篇文章。”
“陡然醒來,才知原來是夢。”
“他已沒有別的什么可想——這空虛的老人,只剩朝云,將陪他垂垂老去。”
“哲宗繼位后,對他這位曾今的老師心存芥蒂。”
“蘇軾再遭群小所忌,外放惠州。”
“姬妾,原是富貴榮華的附屬,沒有與家主共患難的義務,何況此去是南蠻瘴毒之地。”
“所以,蘇軾要開閣放伎,替她們安排一個去處。”
“唯有朝云,她堅決不肯在這患難之中,離棄家主于不顧。”
“尤其是王夫人已經過世了,這孤獨的老翁,豈能沒有一個婦人照顧他的起居飲食?”
“所以,她熱情而又果敢地表示,一定要隨侍蘇軾南行。”
“這種風義,這份熱情,使蘇軾大為感動。”
“流寓惠州的破碎蘇家,在那瘴癘所侵,朝云毅然擔起了主婦的責任。”
“六十老翁的飲食起居,賴她照顧。”
“不斷的賓客,要她招呼。”
“拮據的經濟情況,賴她張羅和調配。”
“她從十二歲踏進當時杭州通判的府邸,二十年來,看盡了蘇家的盛衰和榮辱。”
““她是蘇家長大的孩子,也分擔他們所有的悲歡離合。”
“親生的遯兒夭殤了,精神上,她的人生已經死了一半。”
“跟著主公從傷心的金陵城漂泊到泗上時,她得到一個短暫的機會。”
“開始學佛,以佛學寬宏明澈的開譬,救治她心理上的創傷。”
“蘇家的撫養,主公的愛憐,使她堅強地認為她是蘇家的成員之一。”
“不論有沒有名分地位,凡有任何災難和不幸,她都甘心接受,勇敢地爭著來分擔。”
柳如是:蘇軾最動人的一首詞,愛妾朝云唱一次哭一次。
蘇軾給孩子舉行了洗兒儀式,還特地寫了一首《洗兒詩》。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人人都盼望著孩子聰明,可我卻被聰明誤了一生。
只愿他愚笨一點,無災無難地到做到公卿。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蘇軾之愛子,只希望他平平安安,無災無難。
可是,這世間,總有一些父子、母子,情份太淺。
蘇遁剛剛十個月,就生病夭折了。
世間最痛苦的,莫過于白發人送黑發人。
孩子的死極大的打擊了蘇軾,更打擊了朝云。
朝云終日躺在床上,精神恍惚,聽到朝云的哭聲,蘇軾心如刀絞。
此后,他們再也沒有生育過孩子。
黃州并不是蘇軾仕途的終點,卻成為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