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通過隱居訪仙學道,樹立聲譽,為將來的仕進做準備。”
“另一方面,在抱怨之后,他并不忘記給達官顯貴上書,請求引薦。”
“開元二十三年,三十五歲的李白寫下《與韓荊州書》請求引薦。”
“同年,唐玄宗在西游狩獵,李白順勢獻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
“李白結識了賀知章,向其呈送《蜀道難》《烏棲曲》。”
“賀知章看罷稱李白為謫仙人,但李白仍未能因此仕進。”
“此后幾年,李白輾轉安陸、嵩山、任城、巴陵等地,寫下多首表達對友人王昌齡、孟浩然的思念之情。”
“天寶元年,四十二歲的李白終于等來了他的詔書。”
“時經過他的朋友道士吳筠的推薦,唐玄宗命李白進京供奉翰林。”
“李白的任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請或郊游,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
“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后世,來向后人夸耀展示這樣的盛況。”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非常羨慕,但也有人因此而產生了嫉恨之心。”
“天寶二年初春,玄宗于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官中行樂詞》,李白受賜宮錦袍。”
“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
“在長安的三年里,李白寫下了許多詩歌。”
“但玄宗只把他當做御用文人,毫無實職。”
“李白對御用文人的生活日漸厭倦,他感到苦悶,開始放縱地喝酒來讓自己神昏形穢。”
“后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喚他,他卻不上朝。”
“李白曾受命在酒醉時為皇室起草詔書,他在起草時躍然紙上,引得身邊的高力士親自為他脫下靴子。”
“天寶三年的夏天,李白既因酒后狂放惹怒玄宗及其近臣。”
“也因目睹官僚腐敗進取不得離開了京城,到了東都洛陽。”
“在這里,他遇到境況類似的杜甫,兩人建立了友情并約好一起訪道求仙。”
杜甫:李白的四段婚姻,沒有一段得了善終。
李白在27歲這年,入贅了前宰相許圉師家,他的妻子是宰相的孫女許氏。
許氏才貌俱佳且性格溫婉,李白與許氏結婚后曾有過一段完美的婚姻生活。
許氏還為李白生下了一兒一女,分別是兒子伯禽,女兒平陽。
可因為唐朝門第觀念極深,李白在許家始終不被大舅哥待見。
無奈之下,心氣甚高的李白為了爭口氣,只得離家尋找入仕為官的機會。
與許氏結婚后,有整整十年,李白一直云游在外。
期間,負責照顧兩個孩子的,一直是許氏。
因身體欠佳,加上思念丈夫,許氏年紀輕輕就因操勞過度而辭世了。
許氏死后一年,李白將田地賤賣后,帶著一雙兒女遷徙到了東魯。
在遠房兄弟的幫助下,李白在山東兗州買了房安置下來了。
買了房產后不久,在親友的撮合下,李白續娶了寡婦劉氏。
劉氏是個務實的女人,她也壓根兒看不懂李白的詩作。
與李白相處一陣后,劉氏只覺李白渾身都是缺點。
不僅只有一些田產,還沒有收入來源,還終日跟一些狐朋狗友飲酒作樂。
在劉氏眼里,李白就是個不務正業的主,她開始抱怨李白。
李白受不了劉氏的抱怨,只得故伎重演,以出去找機會為由游山玩水去了。
正是在與劉氏結婚的這段日子里,李白對女人的感覺非常不好。
劉氏是典型的現實主義,而李白則是純粹的浪漫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