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兩個人攪和在一起,本就不可能相合。
李白被唐玄宗召見歸來后,拿著皇帝賞賜的金銀建了酒樓,他的這些舉措也讓現實主義的劉氏非常不滿。
劉氏的不滿累積到一定程度后,他們終于來了一次大爆發。
李白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和劉氏離了婚。
可嘆這劉氏,與李白離婚后,轉身就另嫁他人,絲毫沒有半分留戀的意思。
劉氏走后,李白與一個被休的山東婦人同居了。
山東婦人是李白搬到山東后的女鄰居,她丈夫常年在今朝鮮一帶經商,且多年生死未卜。
后來,其丈夫發了財后,便將糟糠妻無名氏休了。
如此一來,她便名正言順地與離婚后的李白同居了。
婚后,婦人不僅照顧著李白,還將李白與許氏的一兒一女也照顧得很好。
也是因為有她的照顧,離婚后的李白才沒有死于丹藥中毒。
可惜,婦人并不長壽,與李白同居僅僅五年,她就因病辭世了。
婦人死后,近五十歲的李白迎來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段姻緣。
而這段姻緣,還曾留下了一段千金買壁的傳奇佳話。
李白第四段婚姻的女主角同原配許氏一樣,是唐朝前宰相的孫女,她是武則天時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宗煜。
宗煜才貌雙全,對詩文很有見地。
而李白與她的結識,就是始于詩文。
李白游梁園古跡,酒后詩興大發,在一面墻上揮筆寫下了一首《梁園吟》。
宗煜路過時,見一僧人欲將白墻涂黑,且要將詩擦去。
她立即制止了僧人,并豪擲千金買下了這面墻。
宗氏與李白結婚后,一直悉心照顧著李白。
她不僅支持丈夫游山玩水,還和丈夫一樣對道教很感興趣。
與宗氏在一起時,李白詩作中常可見秀恩愛的字句,描述的便是夫妻關系融洽的畫面。
安史之亂后,李白和妻子宗氏避居廬山,可此時的李白卻依舊未放棄入仕報國的志向。
永王李璘造反后,他竟聽從永王的召喚,做了他的幕僚。
后來,李白因受李璘案牽連下獄,宗氏為救夫四處奔走。
甚至不惜動用家族關系打點,可最終李白依舊被發配夜郎。
好在,李白流放途中,朝廷因關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
規定死者從流,流以下完全赦免。
可惜,獲得大赦后的李白,終究再也沒能見到心愛的妻子宗氏。
也因此,他的最后一段婚姻,也被打上了悲劇的烙印。
“同年秋天,兩人如約到了梁宋一起抒懷遣興,借古評今,并和詩人高適相識。”
“同年李白與好友杜甫再次分別,前往齊州的紫極宮,正式成為一名道士。”
“隨后李白前往德州安陵縣,在那里遇見了擅長制作符箓的蓋還并自制了真正有效的符箓。”
“李白通過這次求仙訪道之旅,獲得了自己追求的仙道之路的認可和證實。”
“天寶十四年,李白和妻子宗氏一起南奔避難,最初在當涂逗留。”
“后來他聽說洛陽失陷,就返回宣城,并在刻中尋找避難所。”
“他后來到達溧陽時,與張旭相遇。”
“在夏至這一天,他聽聞郭子儀和李光弼在河北大獲勝利,于是他又返回金陵。”
“同年秋,玄宗逃往四川避難。”
“至德元年,李白五十六歲,在廬山隱居。”
“正月,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