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此時,他甚至不知道永王在謀反。
得知真相后,他雖后悔,卻依舊很無奈。
他只是想找到一條入仕的路,施展自己的抱負而已。
然而,真正懂得李白的人一定會知道。
不懂永王是在謀反的李白,才是最真實的李白。
因為,歷史上真實的李白,在政治上就是非常幼稚的。
李白投靠永王并為他寫詩贊頌時,唐肅宗已經即位。
永王再立新朝就屬于國家的叛軍,是會受到打壓的。
這個基本的政治邏輯,李白的妻子宗氏一眼就看明白了,可李白卻根本沒看透。
他一心以為永王姓李,幫助永王就是在幫助唐朝重振朝廷。
李白自己沒有任何政治才能,所以,他完全看不出永王沒有領導才能。
他一心想的都是輔佐君王,他的腳根本就不在地面。
永王被殺后,李白雖獲得了特赦,可千里江陵并不能真的一日往返。
現實里的李白不得不舟船勞頓,用了整整一年,才終于抵達了江陵。
抵達江陵這年,李白已經整整六十了。
政治上的失意,加上身體的疲憊,讓李白極其憔悴。
此時的李白心里憋著一口氣,他不甘心接受自己一輩子都在政治上沒有任何成就的事實。
或許是受了高適啟發的緣故,他竟也想和高適一樣,走一條從軍報國,借此入仕的道路。
可惜,當頭發已花白的李白來到征兵地點時,負責征兵的軍官卻不肯收他。
此時的李白才明白,自己這輩子怕是不可能再有機會入仕了。
人在絕望之際,難免心生抑郁,而抑郁恰恰最容易引發身體的疾病。
就在征兵被拒后不久,身體本就不好的李白病情更重了。
貧病交加中,李白只得投奔了當時在安徽當涂當縣令的祖叔李陽冰。
李陽冰是個文人,他雖然輩分上是李白的族叔,但實際年齡卻比李白要小得多。
李白投靠他后,他一直悉心照顧著李白。
因為心情極其抑郁,李白雖得到了李陽冰的妥善照顧。
可他的病不僅沒有絲毫好轉,還越發嚴重了。
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里,李白終于務了一次實。
他將自己的所有詩稿都交給了李陽冰,請他為自己出一本詩文集。
李白死后,被葬在了當涂青山上。
這座山的線條是他最喜歡的,這座山也是他重新讀懂生活的地方。
能安葬在此,也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了。
李白的詩太美,可結局卻太過凄慘。
因為不能接受李白這樣的結局,世人便為李白之死編造了一個撈月而亡的結局。
在這個版本的結局里,李白是因為醉酒而入水撈月而死。
在世人眼里,只有這樣的結局,才配得上李白和他的詩文。
李白的死全無仙氣,更無浪漫可言,他的死甚至可以成為他的人生一個黑點。
一個看似豪放不羈的文人,卻因政治上的不得志抑郁而終。
可也正是這樣的結局,才讓李白從天上來到了人間,讓他變得可親可愛可學。
李白死了,他的長安夢也終醒了。
人世間所有的夢,都終有醒來的那天。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