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郭子儀、李光弼大勝史思明,收復河北十余郡。”
“六月,安祿山率部攻破潼關,生擒哥舒翰。”
“七月,肅宗在靈武即位。”
“九月,山南東道、嶺南、黔中、江南西道節度使,江陵大都督永王李璘到了江陵準備起兵。”
“十二月,肅宗起兵東下,過廬山時,請他參加他的幕府。”
“至德二年,李白在永王軍營寫下了一首名為《永王東巡歌》的組詩。”
“后來永王擅自率兵東巡,導致失敗,最終被征剿。”
“李白因此被囚禁在潯陽監獄中,直到得到宋若思和崔渙的救助才獲得自由。”
“成為宋若思的幕僚后,他給宋若思寫過一些文書,并隨他前往武昌。”
“后來李白因參與永王東巡而被判罪,被流放到夜郎。”
“乾元元年四月,史思明發動叛亂。”
“五月,肅宗廢除了張鎬的宰相職位,將其調任為荊州大都督長史。”
“后來史思明攻陷魏州,李白離開尋陽,開始了他在夜郎的長期流亡生活。”
“乾元二年李白重獲自由,他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作《早發白帝城》。”
“到了江夏,由于老友韋良宰正在當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陣。”
“乾元三年,李白應友人之邀,再次與被謫貶的賈至泛舟賞月于洞庭之上,發思古之幽情,賦詩抒懷。”
“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他往來于兩地之間,仍然依人為生。”
“上元二年,已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
“在金陵,他的生活相當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當涂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
“寶應元年,李白六十二歲客死在安徽當涂縣令李陽冰處。”
辛棄疾:李白之死全無詩意,其真實死因會讓很多人無法接受。
李白和高適等都是詩人,但他們本質上又完全不同,這種不同最大的一個體現就是在入仕的態度上。
高適想入仕,他的目標就是通過入仕找到一條報國之路。
所以,只要是做官,什么官他都愿意做。
李白想入仕,他的目標是做宰相輔佐國君。
所以除了宰相一類的大官,其他的官都提不起興趣。
高適第一次做官,是被舉薦做了一個封丘的小官,這個官實際上壓根兒就不算官。
高適的能力,肯定不止擔任這么一個小職位。
可高適受封以后什么也沒說,他在崗位上還非常盡心竭力。
從這點來看,高適是非常務實的。
也只有務實的人,才能一步步登上高位。
這也是高適最終能成為唐代詩人中官位最高者得原因所在。
李白和高適是相反的人,任何人給他小官做,他都會覺得人是在侮辱他。
他第一次做官,就在賀知章的引薦下做到了翰林學士。
可李白心里想的畢竟是宰相,他和高適不一樣。
他從來沒想過一步步登上高位,他想的是一蹴而就。
所以,當他后來發現他的任務僅僅是給皇帝貴妃寫寫歌功頌德的詩詞歌賦時,他立馬就有了要走人的念頭。
后來,李白還專門寫了一首詩表達自己想走的心思,唐玄宗還真的賜了賞金放他走了。
通常,那些成天鬧著要辭職的,實際并不是真的想辭職,而是想要更好的待遇。
這點,唐玄宗當然明白,可李白在詩文上雖極其出眾,在政治上卻幾乎是一竅不通,唐玄宗怎么會真的對他委以重任呢?
李白在政治上的幼稚,從他后來投靠了永王李麟的原因就可見一斑。
高適派人問已鋃鐺入獄的李白為何要投靠永王時,李白開口竟然是為什么不能投靠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