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最終的結局,只會更凄慘!在那個時代,太難了!
陸游連說三個錯!錯!錯,這里有對陸母的怨,也有對唐婉憐惜,但更多的是對自己的自責。
詩人再次見到唐婉,唐婉又是什么模樣呢?
詩人用了一個詞人空瘦,心愛的人沒有了曾經的嫵媚動人,而是消瘦了。
而且淚水止不住的往下流,連臉上的胭脂都洗干凈了,把手帕都打濕了!
可見心愛的唐婉是多少傷心啊!這一幕,如何能不觸動詩人的心房呢!
也許這一刻,詩人真得覺得自己錯了!可有錯無從說起,無從選擇!
面對淚眼婆娑的初戀,詩人不忍再多看一眼!
怕再多看一眼,就真得舍不得離開了。
這時,詩人把目光轉向了桃花。
花落,閑池閣,那滿樹的桃花被春風吹落,灑在清冷的池塘和樓閣。
這里的桃花,可能象征著詩人的愛情吧。
詩人對唐婉的愛,也許就像這一池的桃花,被春風吹得零零碎碎了!
最后,詩人無奈的感嘆,昨日恩愛的誓言,還在耳畔回響,可這錦文書信再也難以交付了!
遙想當初,只能感嘆:莫,莫,莫!
三個莫!莫!莫!凄苦婉轉,把詩人的悲苦寫到了極致。
真是一場蕩氣回腸,痛徹心扉的愛情!
雖然無法考證陸游對唐婉深情到了何種程度,但從這首詩可以看出,陸游愛過唐婉。
“紹興三十二年,陸游因為善詞章,受到皇帝召見,還被賜進士出身。”
“不久后,他就朝廷軍政發表了個人主張和見解,希望宋孝宗能夠采納以革除時弊,實現國家統一。”
“隆興元年,宋孝宗以張浚為都督,總領江淮兵馬,主持北伐。”
“陸游上書張浚,建議早定長遠之計,勿輕率出兵。”
“但是張浚并未聽從陸游的建議,于同年四月發兵,結果宋軍在符離之戰中大敗。”
“北伐軍作戰失利后,宋孝宗的抗金立場逐漸偏向議和。”
“隆興二年,南宋朝廷與金國即將達成隆興和議,陸游上疏勸阻。”
“但沒有得到采納,還被貶出都城,調任鎮江府通判。”
“陸游與時任右丞相的張浚來往密切,追隨其左右,支持他的抗金大業。”
“但是張浚不久被解職罷相,含恨而死。”
“后來陸游又揭發孝宗寵信的龍大淵、曾覿招權納賄、結黨營私。”
“宋孝宗對陸游的態度更加厭惡,一怒之下又將其貶為建康府通判。”
“乾道元年,主和派的勢力在朝廷已占上風,陸游也因此在同年七月被改任隆興府通判。”
“次年,有人污蔑陸游結交大臣,鼓吹是非,支持張浚出兵,陸游因此遭罷免。”
“隨著陸游游歷各地、深入軍中,他也目睹了一些不平之事。”
“當時吳璘的兒子吳挺代父掌兵,頗為驕橫妄為,多次因為微小過失殺人。”
“王炎不敢責備,陸游請求用吳玠之子吳拱代替吳挺。”
“王炎認為吳拱生性膽怯并且沒有謀略,遇上敵軍必定失敗。”
“陸游則認為,就算是吳挺遇敵,也不能保證他不失敗。”
“如果讓他手握戰功,會更加難以駕馭。”
“等到吳挺的兒子吳曦反叛,陸游的話得到應驗。”
“乾道八年,王炎被召回朝廷,其幕僚全都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