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許多報國無門的文人相比,杜牧的軍事才能得以施展本是幸中之幸。
《阿房宮賦》帶給杜牧的除了一賦文明天下知外,還給了他進入大唐官場的入場券。
時任侍郎的崔郾奉命到東都洛陽任主考官,主持進士科考試,文武百官們都為他擺酒餞行。
當朝元老吳武陵手拿《阿房宮賦》當場誦讀,替杜牧向崔郾求得狀元之名。
就這樣,杜牧憑借《阿房宮賦》進士及第,成功開啟大唐官場副本。
那時的他少年得志,春風得意,在登科后同朋友一起到長安郊外的文公寺游玩。
由于寺中和尚不認識自己,杜牧還寫詩自報家門嘲諷。
少年王孫公子,及第登科折桂,才情詩賦天下知,打馬洛陽赴長安。
最好的年紀逢得最好的機遇,擁有可以想象的璀璨前途。
那一年的杜牧如何不鮮衣怒馬,如何不春風得意?
那一年的他從未想過命運的大手開始載著無限的風霜坎坷、蹉跎錯過向他襲來。
如果說杜牧的前半生是一片坦途,那么與張好好的愛情就是他那事事順意的人生初次失意。
杜牧初逢張好好,是在洪州沈傳師門下做幕僚。
那一年杜牧26歲,是少年得志從京都下到地方歷練的王孫公子。
那一年張好好13歲,是身世伶仃又驚才絕艷的歌女。
或許命運安排某些人的出現是不為結果的,只為驚艷彼年時光,溫柔彼年歲月。
少年人的愛戀如燎原之火,無處隱藏。
杜牧和張好好的郎情妾意焦灼了貪戀張好好美色的沈述師,他是杜牧的上級長官沈傳師的弟弟。
忿怒的沈述師行動快速的納了張好好為妾,至此一對苦命鴛鴦兩分離,杜牧也就此錯過刻骨銘心的初戀女友。
張好好出嫁之時曾留詩給杜牧,詩中寫道孤燈殘月伴閑愁,幾度凄然幾度秋。
杜牧也毅然決然的要告別自己的傷心之地,前往揚州。
可他依舊對張好好念念不忘,于是杜牧贈詩張好好。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經常說的一句春風十里不如你,正是出自于詩人杜牧告別愛人卻又念念不忘的此詩。
杜牧在揚州期間,經常流連于秦樓楚館。
眠花宿柳,今朝逢小紅,明夕約小翠。
但這些姑娘最大的特點恐怕就是哪里同張好好有相似之處。
“但這個道理統治者總不明白,于是杜牧萬般感嘆。”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他說得再明白不過,要敬宗引以為戒,莫蹈前人覆轍。”
“文宗大和元年,杜牧25歲,因其堂兄杜悰官于澧州。”
“于是便出游澧州及同州澄城縣,其間創作散文《燕將錄》。”
“大和二年,在東都洛陽應進士考試。”
“杜牧因《阿房宮賦》被一向,以潛舉薦賢才聞名的太學博士吳武陵看中。”
“于是吳武陵向當年的主考官禮部侍郎崔郾推薦杜牧。”
“同年二月,科舉放榜,高中進士第五名。”
“同年潤三月,杜牧又赴長安參加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考試。”
“以第四等及第,唐文宗李昂授其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
“大和三年,在江西觀察使沈傳師幕中,被聘為江西團練巡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