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九月,沈傳師出任宣城觀察使,杜牧隨其到宣城。”
“翌年受沈傳師弟弟沈述師之托為已古詩人李賀創作序集《李賀集序》,隨后其先后創作古詩《贈沈學士張歌人》。”
“大和七年,杜牧受淮南節度使牛僧孺之邀到揚州,擔任淮南節度推官,不久轉掌書記。”
“杜牧來到揚州后,夜間常到青樓酒肆游賞。”
“牛僧孺對杜牧很關心,故對他這種行為很擔憂。”
“但又不好直接點破,就暗中派兵卒保護他。”
“如果杜牧平安,兵卒就送回平安報。”
“大和九年,杜牧官升監察御史,赴京就任。”
“這個時期,唐文宗不甘心受制于宦官。”
“于是重用鄭注、李訓,謀誅宦官,李中敏、李甘都是杜牧的好友。”
“先是李中敏因為上書請斬鄭注而被迫引退,居于洛陽。”
王安石:長安公子杜牧,在無情的時代,多情地活著。
有一年,杜牧游覽湖州之時,當地官員為迎合杜牧便設宴游船競渡選美。
游玩一日,面對滿目衣鬢生香,穿紅著綠的美人們,杜牧依舊不為所動。
杜牧與張好好曾一起游東湖,看秋浪,日日相見,不見便會想念。
所以直至在落日余暉的照耀下,滿湖秋水被抹上艷色。
杜牧逢著在湖邊收工的一對母女,女孩清麗可愛,十余歲左右。
恰似那年與杜牧初逢地十三歲的張好好,杜牧一眼萬年。
同張好好的錯過令杜牧懊悔終生,所以這次他不想再錯過。
杜牧當即就向女孩提親下聘,并約定十年之內一定來迎娶女孩。
杜牧滿心歡喜的期待女孩長大,期待自己可以調任湖州。
然而宦海沉浮,杜牧調任湖州的夢想竟花費了十四年才得以成真。
可是當杜牧滿心歡喜的找到母女二人,見到的卻是少女早已開花結果,懷抱三子的景象。
杜牧少年之時得遇張好好,此后這一生情愛都在追隨張好好,青眼之人皆有張好好的影子。
可無論是張好好,還是初遇即下聘的少女,杜牧一生的愛情都寫滿了遺憾與錯過。
除了感情上的失意,自33歲之后的杜牧在仕途中也是失意之人。
杜牧33歲的那一年,始發甘露之變。
那是一場皇權與宦官當道的斗爭,波連了無數朝廷官員。
杜牧雖然因為調任洛陽而得以逃脫,可他的摯友血親大多或被流放治罪,或死于此次政變。
杜牧也從一個事業一片坦途春風得意的少年郎變成一個謹小慎微、沉默寡言的失意者。
仕途上的不順并沒有擊垮杜牧,可最讓他痛苦的是從小疼愛的弟弟突發眼疾,雙目失明。
由于在外地做官,不能隨意走動,杜牧和弟弟分離兩地,卻日夜惦念。
后來聽聞同州有一著名治療眼疾的醫生石公集,杜牧大喜過望。
寧愿放棄回京復職的機會,也要為弟弟治療眼睛。
然而可能前半生的幸運花光了所有運氣,下半生的杜牧總是被失望坎坷包圍著。
回京復職的機會離他遠去,弟弟的眼疾也沒有治好。
除了甘露之變,杜牧的仕途還因為受到牛李黨爭的影響異常坎坷。
報國無門的他回首半生,除了少年時代燦若驕陽的光輝履歷,自己在政績上毫無建樹。
所以回首半生,杜牧寫下了流傳千古的《遣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