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浮名并沒有那么好得,翌年春試,孟郊毫無意外落榜了。”
“科場失意,羈旅長安,落魄無聊,郁悶之情躍然紙上。”
“整天蝸居小旅館,十幾天才梳一次頭,一個月才喝九次酒。”
“吃的都是粗茶淡飯,朋友們紛紛奔走豪門,沒一個來看他。”
“朋輩成新貴,斯人獨憔悴,其中況味,不堪細品。”
辛棄疾:孟郊老邁多病時喪子,接著喪母,他一生真是苦難曲折。
孟郊兩試進士不第,四十六歲時才中進士,曾任溧陽縣尉。
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負,遂放跡林泉間,徘徊賦詩。
以至公務多廢,縣令乃以假尉代之。
后因河南尹鄭余慶之薦,任職河南,晚年生活多在洛陽度過。
孟郊仕歷簡單,清寒終身,為人耿介倔強,死后曾由鄭余慶買棺殮葬。
故詩也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
孟郊的父親孟庭玢,做過昆山尉,是個小官吏。
孟郊三十歲至四十歲這段期間,他在河南目睹過當時的藩鎮之變。
在信州上饒為陸羽新開的山舍題過詩,后來又在蘇州與詩人韋應物唱酬。
由中原而江南,行蹤不定,卻是除去寫詩以外,并沒有其他什么事業可以記述。
貞元七年,孟郊四十一歲,才在故鄉湖州舉鄉貢進士,于是往京應進士試。
可能就是在這次應試期間,他結識了李觀與韓愈。
兩人的性格都異乎流俗,是他們訂交的基石。
孟郊固然比韓愈年長十七,寫詩筆力也足與韓為敵。
但他命運坎坷,仕途多蹇。
所以反倒是他因為得到韓愈的表揚推崇,才詩名大振,成為韓愈這一詩派的名士。
孟郊四十六歲,奉母命第三次來應試,才得進士登第。
元和初,任河南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定居洛陽。
貞元十七年,孟郊五十一歲,又奉母命至洛陽應銓選,選為溧陽縣尉。
溧陽城外不遠有個地方叫投金瀨,孟郊往往去游,坐于水旁,徘徊賦詩,以致曹務多廢。
于是縣令報告上級,另外請個人來代他做縣尉的事,同時把他薪俸的一半分給那人。
唐憲宗元和元年,河南尹鄭馀慶任盂郊為水陸運從事,試協律郎。
自此,孟郊定居于洛陽立德坊。
他的生活是到這時候才富裕一點,可以免于凍餓了。
元和九年,鄭馀慶為興元尹,奏孟郊為興元軍參謀,試大理評事。
孟郊聞命自洛陽往,以暴疾卒于河南閿鄉縣,終年六十四歲。
“夜半時分,孟郊孤枕無眠,舉杯向月,自遣述懷。”
“帝都顯而易見待不下去了,長安不僅米貴,房租更貴。”
“孟郊只好告別好友韓愈李觀,前往徐州,臨行作詩贈別。”
“字里行間透露出無盡苦楚,令人讀之心碎。”
“孟郊回到昆山,跟母親呆了不到半年。”
“于貞元九年再入長安,參加第二次科考,結果再次落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