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失敗一次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了一次又一次。”
“貞元十二年,孟郊第三次來到長安,這次命好終于考上了。”
“多年郁悶一掃而光,喜作《登科后》詩。”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但是考中進士還笑得太早,進士只是禮部試,通過禮部試還有吏部試。”
“韓愈連續三年沒中吏部試,只好去宣州當推官。”
“孟郊送走韓愈,在長安呆了半年,眼看進入寒冬。”
“只好也赴宣州吃閑飯,宣州司馬陸長源對他照顧有加。”
“貞元十五年,韓愈離開宣州,孟郊隨后離開。”
“兩人離開沒幾天,陸長源便被亂兵殺死,二人逃過一劫。”
“貞元十六年,孟郊前往洛陽參加吏部試,被授溧陽縣尉。”
“孟郊一生蹉跎,五十歲才弄了個從九品下階小官。”
“不僅沒有感到欣慰,反而感到很累很煩。”
“但是既然好不容易當了官,于是回昆山接了老母前往溧陽。”
“漂泊半生,終于能讓母親享幾天清福,過幾天好日子了。”
“母親見兒子終于出息了,心中也很欣慰,給他密密麻麻縫了新衣。”
“孟郊眼含熱淚,作《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此時孟郊還沒結婚,一直跟老母相依為命。”
“30歲離家遠游,20年一事無成,五十歲還在穿母親縫的衣服,吃母親做的飯菜。”
“這份母愛,宛若三春陽光孕育小草,小草區區孝心,不能報答萬一。”
“孟郊來到溧陽縣,恰逢陳縣令離任,遂和一幫同事于唐興寺觀薔薇花相送。”
“新任縣令名叫季操,性情卞急,加上新官上任必燒三把火立威,孟郊很快就吃不消了。”
“唐制,縣令負責全縣政務,縣丞輔佐縣令執政,主簿負責勾檢文書,縣尉負責具體執行。”
范仲淹:孟郊一生很灑脫,《游子吟》道盡了多少母親的愛。
孟郊從小家境清貧,父親也只是一名小吏。
加上他生性孤僻,很少與人來往,所以青年時代一直隱居于河南的嵩山。
就這樣,一直到他三十歲的時候,才離開中原到江南游歷。
很快又是十年,孟郊已經四十一歲了。
這時候,他才想起來要考取個功名,說實話他真是有點后知后覺。
孟郊五年內考了三次進士,都是母親的勸說他才來的,第三次如愿進士登第。
在這期間,他結識了韓愈,被其推崇,從此他的詩名聲大振。
到五十一歲的時候,他又奉母命到洛陽參加選才授官,被選為溧陽縣尉。
等他赴任的時候,已經五十二歲了。
赴任前,韓愈寫了一封信給他。
去做縣尉是與你的愿望相違背的,因此你也就不能盡到一個縣尉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