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率領的岳家軍屢立戰功,聲名遠揚,勢力逐漸壯大。
這讓宋高宗深感不安,擔心岳飛會成為下一個威脅皇權的武將。
宋朝時期樞密院掌管國家軍事大權,而樞密使多由文官擔任,武將的權力受到極大限制。
在這樣的背景下,岳飛的岳家軍的強大實力無疑讓宋高宗如坐針氈。
秦檜作為主和派的代表人物,為了實現與金國議和的目的,不惜伙同他人進讒言誣陷岳飛。
秦檜向宋高宗進言,稱岳飛功高震主,手握重兵,有謀反之意。
他還編造各種謊言,聲稱岳飛與金國勾結,企圖顛覆南宋政權。
雖然這些都是無中生有的誣陷,但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卻給岳飛帶來了極大的危機。
在秦檜的煽動下,宋高宗對岳飛的猜忌愈發加深。
岳飛一心匡扶社稷,他的忠誠和愛國精神無可置疑。
然而,他的一些行為卻引起了宋高宗的猜忌。
岳飛積極主張迎回二圣,這一口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士氣,但卻讓宋高宗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如果徽欽二帝被迎回,宋高宗的皇位將受到威脅。
此外,岳飛還勸宋高宗立太子,這是極為敏感的問題。
武將干預立儲之事,往往會被視為有野心的表現。
岳飛的這些行為,雖然出于對國家的忠誠。
但卻不懂政治權謀,最終給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
岳飛具有士大夫品質,剛正不阿,在一些事情上得罪了宋高宗。
岳飛性格直爽,不會圓滑處世,在官場中得罪了不少同僚。
他對宋高宗的決策有時也會提出不同意見,這讓宋高宗感到不滿。
例如,在軍事行動上,岳飛堅持自己的主張。
認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多次違抗宋高宗的調遣。
這種有個性的行為,在宋朝那個對武將極為防范的時代,無疑是危險的。
南宋與金國議和后,主要矛盾轉移到了內部權力分配上。
宋高宗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必須回收兵權。
岳飛作為手握重兵的將領,自然成為了宋高宗的重點關注對象。
在宋高宗看來,岳飛的岳家軍只聽從岳飛的命令,這是對皇權的巨大威脅。
為了實現兵權的回收,宋高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對岳飛進行打壓誣陷等。
最終,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
“馬進落敗后,李成增援不成也被岳飛所部擊敗,致使馬進被斬,李成奔亡投靠了齊劉豫處。”
“李、馬進平定后,賊寇張用再興叛亂,岳飛因與張用為同鄉,故而寫信勸服。”
“岳飛與張俊聯手平定了賊寇李成、張用等人的禍亂,岳飛也因首功被朝廷任命為神武右軍副統制,留守洪州。”
“次年,又遇曹成率部十余萬占領道州、賀州,岳飛奉命招安。”
“岳飛請求趁盜賊力量弱小還未形成強大力量,將他們剿滅,得到宋高宗允準。”
“在賀州境內,岳飛制造糧草用盡的假象,迷惑抓來的曹成間諜,又故意放間諜逃走,讓他傳信給曹成。”
“曹成聽后果真進擊岳飛,岳飛率軍大破曹成,使其逃亡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