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多處在政見上與秦檜對立,秦檜認為岳飛不死,會阻礙自己和議,因此圖謀殺死岳飛。”
“于是,秦檜指使建議大夫萬俟卨、御史何鑄、侍御史羅汝楫等人接連彈劾岳飛,誣陷他停兵不前,欲意放棄山陽。”
“岳飛自請免職,但秦檜等人仍心中不滿,于是再次設計構陷岳飛。”
“秦檜指使張俊誣告岳飛手下張憲謀反,岳飛、岳云父子因此被捕入獄。”
“起初,何鑄審理此案,查無實據認為岳飛無罪,秦檜又該讓陷害過岳飛的萬俟卨繼續審理。”
“岳飛被關押兩個月始終未能認罪,萬俟卨又指使孫革、元龜年等人作偽證,構陷岳飛前往楚州時違抗旨意。”
“紹興十一年岳飛死于獄中,其子岳云被斬首于鬧市,岳飛家產被抄沒,家人則遷往嶺南。”
“岳飛死后,其幕僚于鵬等六人也受牽連獲罪。”
“曾為岳飛一案上書進言的大理寺丞等人都接連被彈劾,而參與構陷岳飛的人則被提拔。”
“秦檜死后,朝廷欲恢復岳飛官職,但當時朝廷正與金人講和,因而此事未成。”
“至宋孝宗時期,詔令恢復岳飛官職,以相應的禮儀改葬于杭州棲霞嶺。”
“并在鄂州為岳飛建立祠廟,稱忠烈廟。”
陸游:岳飛之死的影響極為深遠。
岳飛被害后,天下百姓無不感到冤屈。
殺岳飛……子云及張憲殺于都市,天下冤之,聞者流涕。
飛父子與憲俱死,天下冤之。
飛死于獄中,梟其首,市人聞之,凄愴有墮淚者。
侯中毒而卒,葬于臨安菜園內,天下聞者無不垂涕,下至三尺之童皆怨秦檜。
秦會之殺岳飛于臨安獄中,都人皆涕泣。
百姓們對岳飛的遭遇痛心疾首,對秦檜等奸臣恨之入骨。
這種民怨不僅體現了岳飛在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也反映了南宋朝廷的黑暗與不公。
岳飛之死,使南宋失去了一位杰出的軍事將領,極大地削弱了南宋的軍事實力。
岳家軍在岳飛的帶領下,軍紀嚴明,所過之處秋毫無犯,深受百姓擁護。
岳飛被害后,岳家軍軍心渙散,南宋的軍事防線出現了巨大的漏洞。
同時,岳飛之死也讓其他主戰派將領寒心。
如韓世忠等雖未被害死,但也不敢再積極主戰。
南宋朝廷主和派占據上風,與金國簽訂了屈辱的和議,割地賠款,使南宋的國力進一步衰退。
此后,南宋在面對金國的威脅時。
再也沒有了像岳飛這樣的將領能夠力挽狂瀾,為南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岳飛之死是千古奇冤,他一心報國,卻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
岳飛的冤屈不僅在于他沒有謀反之心卻被誣陷,更在于他的忠誠和愛國精神被南宋朝廷所辜負。
岳飛的死,是王朝政治斗爭的犧牲品,也是南宋朝廷腐敗無能的象征。
他的冤屈歷經千年,依然被后人銘記。
岳飛的故事成為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段悲壯篇章,激勵著后人不斷追求正義和真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