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道元因知其真相而力陳事實、搜集證據,為元淵翻案。”
“因此得罪了元徽,后又因處死汝南王元悅的寵臣丘念而得罪了汝南王元悅。”
“他執政嚴明,不避豪強皇族,為官期間不斷觸犯豪強貴族的利益、損害其聲望。”
“為權貴所嫉恨,甚至想置其死地。”
“北魏孝昌三年,南齊皇族、北魏雍州刺史蕭寶夤在長安發動叛亂跡象明顯。”
“為了探明蕭寶夤反叛的虛實,孝明帝與眾大臣商議派遣一名大臣前往雍州。”
“因酈道元遭元徽、元悅等權貴嫉恨,他們竭力慫恿胡太后任命酈道元為關右大使,想要借蕭寶夤之手除掉酈道元。”
“為了成功除掉酈道元,汝南王先一步派人到達雍州散布酈道元是來處置蕭寶夤的謠言,果然奸計得逞。”
“蕭寶夤派人在中途襲擊酈道元,并將其困至銀盤驛亭的山崗上。”
“因缺少水源,酈道元一眾無力抵抗,最終被蕭寶夤所派部下殺害。”
“為官公正、執法嚴明的酈道元,最終死于非命,終年五十九歲。”
張九齡:酈道元在朝令權貴忌憚,在野著《水經注》成為游記文學典范。
南北朝時期,酈道元生于北魏范陽郡的涿縣。
作為青州刺史酈范之子,酈道元自幼便衣食無憂,且養成了游歷山川的愛好。
酈范去世,酈道元承襲了父親永寧侯的爵位,后又按規定降級為伯爵。
四年后,北魏孝文帝為了實行自己漢化改革的目的而遷都洛陽,在眾多漢臣當中也能算得上是學識淵博的酈道元被任命為尚書郎。
在御史中尉李彪的舉薦下,以執法時嚴厲而清明著稱的酈道元被升為治書侍御史。
四年后,隨著李彪被尚書仆射李沖彈劾,酈道元也受到牽連被免官。
酈道元被派往冀州擔任鎮東府長史,由于從嚴治理,當地百姓對他都十分敬畏,而盜賊們則紛紛逃離他的管轄范圍內。
政績出眾的酈道元被改封為魯陽太守,他到任后根據當地情況提出設立學校大興教化,而魯陽郡的賊寇們在聽說酈道元上任后便盡皆不敢為寇。
后來,酈道元轉任東荊州刺史,但他嚴苛的施政風格遭到了荊州百姓的排斥。
于是宣武帝下詔將酈道元召回京城,不久后酈道元被免官。
這次被罷官后,難得清閑的酈道元終于得以開始為相傳是兩晉時期著名方術士郭璞所著的《水經》進行注解。
賦閑在家近十年的酈道元被起用為河南尹,此時北方六鎮正爆發著聲勢浩大的起義。
酈道元也奉命率軍前去平叛,于平叛過程中展現出過人軍事才華的酈道元被封為安南將軍兼御史中尉。
然而,對于酈道元這種性格剛直、手段嚴厲的人來說,更高的地位反而意味著更大的危險。
執法權限更高后酈道元開始頻繁干涉權貴們違法亂紀之事,導致汝南王元悅、城陽王元徽等宗室大臣對他懷恨在心。
投奔北魏的齊明帝第六子齊王蕭寶夤暗中圖謀造反稱帝,想要置酈道元于死地的元徽趁機勸說胡太后派酈道元作為使者前去監視蕭寶夤。
很顯然,這是一場注定有去無回的出使。
經過一番跋涉,酈道元來到蕭寶夤駐扎的長安城外,但他還沒見到蕭寶夤便被其部將郭子恢率軍圍困在了陰盤驛亭。
縱使酈道元一生研究過大量水系,但仍然沒能在被圍困的山岡上掘出水源。
最終,因缺水而無力抵抗的酈道元一行人慘遭叛軍殺害。
作為官吏與將軍,酈道元可謂盡心竭力,其政績與戰績都可圈可點。
作為地理學家,他的著作《水經注》共記載了與河流相關的歷史人文典故,內容豐富有趣。
既具備極高的地理、歷史價值,也極富文學價值,被視為我國游記文學的開篇之作。
甚至,對于酈道元《水經注》的研究還催生出了一門名叫酈學的學問。
酈道元盡管身死在叛軍的屠刀之下,但他所著的《水經注》卻因為凝結了他的智慧與心血而成為不朽的經典,時至今日仍然發揮著巨大且持久的影響力。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