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在文學領域聲名鵲起,韓愈的仕途依舊充滿波折。
韓愈走馬上任,出任監察御史。
在任不過兩月,韓愈微服私訪,看到饑民遍野,百姓失所,痛心不已。
而當時負責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實卻封鎖消息,上報朝廷說,關中糧食豐收,百姓安居樂業。
作為一個老憤青,哪能容得下他人堂皇胡謅。
他一怒之下,上書給皇帝,不料反遭李實等人讒害,于十二月被貶為連州陽山縣令。
韓愈三年任職陽山令,在職期間與民同樂。
并廣收學徒,與青年學子吟詩論道,詩文著作頗豐。
一時間,政望遠播,聲名鵲起。
韓愈受召回長安,歷任國子博士,方員外郎,中書舍人等官。
韓愈以行軍司馬的身份,協助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亂,因軍功晉授刑部侍郎。
此時的韓愈,可謂位極人臣,榮耀等身。
不僅政壇順風順水,連文壇也是獨霸天下。
“對待所處的世界,韓愈自有一套準則。”
“當他因直諫獲罪時,雖然能正視自己的內心,卻也難免感到心寒悲涼。”
“前往潮州的途中,他心中的失意彷徨全都訴諸筆端,發泄在詩文中。”
“他以為自己此生再也回不去長安,既然這樣,那就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潮州。”
“韓愈在此地修堤鑿渠、治理水患、興辦教育、解放奴仆,做了許多利民的事。”
“其中,有一件祭文驅鱷的事跡在當地流傳甚廣,引為佳談。”
“當時潮州多有鱷魚,不僅吃家養牲畜,還常有傷人事件發生。”
“百姓對此又恨又怕,紛紛叫苦不迭。”
“韓愈一聽說此事,就拿出自己最擅長的筆桿,打算以文驅鱷。”
“他帶領百姓,朝江中扔下幾頭牛羊,手持祭文,臨于江前。”
“面對水下兇殘的鱷魚,絲毫不懼。”
“先是一番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后又疾聲斥責。”
“而神奇的是,七日后,鱷魚竟真的如韓愈所言,離開了潮州。”
“韓愈任職短短八個月,便使此地風情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然而,正當他大刀闊斧準備接著造福地方時,命運又向他遞來了長安的入場券。”
“八個月后,韓愈又被調回長安,擔任國子祭酒。”
“再過兩年,鎮州暴動,朝廷與叛軍僵持不下,派人前去和談。”
“叛將狠厲毒辣,眾臣都怕這是鴻門宴,退避不敢上前。”
“只有韓愈走了出來,請命前往鎮州談判。”
“行至途中,朝廷派人追了上來,讓韓愈不用急于入境,以免遭到不測。”
“可韓愈只淡淡說道,止,君之仁;死,臣之義。”
“這一年,韓愈言辭真摯,以史為據。”
“終以一人之力阻止戰爭的延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公元824年十二月,韓愈在家中病逝。”
“一代文豪大家,就這樣隕落了。”
“縱觀其一生,韓愈的每一步都走得艱辛無比。”
“幼時喪父,少時喪兄,青年屢考不中,后又兩次遭貶。”
“每次事業迎來轉機時,轉眼又如煙花般黯淡下去。”
“有人說他不懂世故,但官場混了幾十年的人又深諳文章之理,人情世故如何不懂,只是不愿違背自己的本心罷了。”
“或許,正是這份倔強,才支撐他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給世人留下一抹孤寂而雋永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