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花間詩詞的代表人物,出身名門,是一位溫文爾雅的才子。
但是在他的筆下,卻有著細膩豐富的感情,仿佛直戳人的內心。
他就是晚唐詩人,溫庭筠,也是花間詞派的鼻祖。
溫庭筠在今天看來,稱得上是女性心理專家。
他關注著每一類女性的心理變化,又為她們親手寫下纏綿悱惻的詞。
能得到溫詞,當然是幸運的,卻也注定是悲哀的。
“溫庭筠,唐代詩人,字飛卿,太原祁祁縣人。”
“出生于于落莫貴族溫氏,祖上出過唐初名相溫彥博。”
“至唐末時,家道早已中落。”
“人的一生也許要歷經磨難才能迸發出最強大的能量,也許幼年的不幸和青年時期的不得志,才造就了如此一位擅寫華麗閨怨詩的奇才。”
“7歲喪父的溫庭筠,與姐妹4人跟隨母親生活。”
“至年12歲,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云南征拜刑部尚書。”
“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歷二年,14歲的溫庭筠與段成式隨出鎮淮南的段文昌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18歲的溫庭筠與段成式隨調任荊南節度使的段文昌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九年,段文昌在西川去世。”
“不久之后,時年23歲的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
“唐文宗開成三年,溫庭筠似曾與莊恪太子李永交往,故應于是年前遷居長安。”
“溫庭筠試才高絕,有溫八叉之稱。”
“雖然聽起來不好,其實是完全的褒義綽號。”
“大概是因為唐科舉進士科考試為八韻律賦,溫庭筠又文才滿腹,考試之時下筆如有神。”
“每一叉手便可做成一篇精彩的律賦,八次叉手之后就能完成制試要求的內容而得次稱號。”
“也因此溫庭筠年輕之時恃才傲物,不愿早早參與科考。”
“也許在他想來,只要他想,隨時參加科舉。”
“功名都是唾手可得,搞不好狀元之位也不是不能摘得。”
“然而溫庭筠雖才高八斗,卻是屢次考試未中功名。”
“在游玩多年后,終于在27歲這一年赴京兆參加人生的第一次科舉。”
“然而現實卻狠狠地打了這個自以為是的溫飛卿一巴掌——不第。”
“第一次參加科舉就以失敗收場,但此時的溫庭筠也并不氣餒。”
“第二年做足準備,再次參加,然而結果依然是不第。”
蘇軾:出身才華兩開花,卻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溫庭筠。
溫庭筠是唐初宰相溫彥博后裔,至于這層關系,早已經出了五服。
而他的父親,也很難查到任何蛛絲馬跡,只知道早早去世,剩下母親帶著幾個孩子。
他應當有一個姐姐,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
關于幼年讀書學習、以及淘氣耍鬧的情況,已然失落無考。
不過,以他的人生知己李商隱來看,兩人大概也差不多了。
溫庭筠長到十八歲,面臨著與當代學生同樣的問題——科舉。
他獨自一人挎著背包從老家來到長安,興致勃勃地參加第二年的考試,結果卻名落孫山。
溫庭筠一氣之下,開啟了游歷生活,溫庭筠的游歷之處便是蜀中。
經過馬嵬驛時,他為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凄美愛情而悲傷。
日夜吟誦著白居易的《長恨歌》,終于也作下了別具一格的《馬嵬驛》。
穆滿曾為物外游,六龍經此暫淹留。
返魂無驗青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