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正是這次代筆,讓中央很多高級官員看見了溫庭筠的才學。
裴坦接納了屬下的建議,溫庭筠因此成為一名九品小吏,不日赴隋縣就任。
深秋時節,溫庭筠途經陜西商洛,寫下了《商山早行》。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早晨起來就出發,到了深秋季節,更加地思念家鄉。
也許,在長安為前程忙碌的日子,反而削弱了這種歸鄉之情。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種單純的景物組合,帶給人全方位的感受沖擊。
淡白的枳花開在驛站的墻角外,除了詩人,又有誰去關注呢?
在他前行的山路上,落滿了槲葉。
槲樹是商山大面積生長的一種落葉喬木,有改善生態的作用,果實可入藥。
可巧在下正是商洛人士,對此知之甚深。
這種樹在農村叫樺櫟,纖維很硬,可以用做檁條,不過大多時候都是直接當柴禾了。
于溫庭筠來說,也許并未知曉太多。可是,他那夢中所見的欣喜之感,卻也最直白地將他內心表現了出來。
溫庭筠本來要到隋縣做縣尉,因為受到山南東道節度使徐商的賞識,又將他留任巡官。
溫庭筠與徐商此前已經認識,十分感謝他的幫助,認真地做好他的幕僚。
而此時和他一起為僚的,還有他弟弟庭皓,以及后來的親家段成式。
因為有了這種交際,才有了后面的三十六體。
徐商拜相,作為曾經的賓主,深知溫庭筠的才德,于是推薦他擔任國子學助教。
赤墀高閣自從容,玉女窗扉報曙鐘。
日麗九門青鎖闥,雨晴雙闕翠微峰。
毫端蕙露滋仙草,琴上薰風入禁松。
荀令鳳池春婉娩,好將馀潤變魚龍。
看得出,他的心情很好,這回似乎終于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可是很快,溫老師擔任秋試主考官,就因為太過正直而被貶官。
說白了,對待貴族子弟的文章和平民學子的文章一視同仁。
這固然是好事,但必然引起落榜貴族的不滿。
于是溫老師以前在長安城醉酒被打的丑事又被翻出來。
十月,溫庭筠被貶方城縣尉。
京城的朋友們都寫詩相贈,溫庭筠填了一首《清平樂》。
洛陽愁絕,楊柳花飄雪。
終日行人恣攀折,橋下水流嗚咽。
上馬爭勸離觴,南浦鶯聲斷腸。
愁殺平原年少,回首揮淚千行。
以洛陽代長安,應是地點上的轉換。
若直寫長安,似乎太過直白了,不像溫庭筠手筆。
就在眾人的送別詩中,他心灰意冷地離開了,很快就病逝途中。
弟弟將他的骸骨運回鄠縣安葬,前來吊唁的賓客中。
除了平生的學生好友,應該也有一群聞死斷腸的紅顏歌妓。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