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此詞,非一個妙字可以概括。
當令狐绹把這首詞寫給唐宣宗時,宣宗大喜,溫庭筠本來也要借此機會順利進入仕途。
可是他恃才傲物,批評令狐绹胸無點墨,剽竊他的作品。
令狐绹雖然同意引薦,卻說溫庭筠此人生性放縱,不堪大用。
于是他的身份,便只能作為詞客了。
溫庭筠得罪了宰相令狐绹,后來又因緣際會之下得罪了宣宗,前程可以說徹底終結。
他繼續參加考試,依舊屢考不中,于是干脆放開了幫人作弊。
而那些獲得他幫助的學子們,無一例外都中了進士。
溫庭筠備感諷刺,但這不是對自己才華最好的承認嗎?
于是,許多人爭先恐后來找他買文章,溫老師多少賺了點生活費。
“多次科考仍無結果的溫庭筠好像打開了什么開關,開始幫別人作弊。”
“我考不好就讓別人考上去吧,一個天才的槍手就此誕生。”
“無論試題如何難度,監考如何嚴厲,溫庭筠總能想到辦法幫別人作弊成功。”
“而且他當槍手從不收費,看你順眼,分分鐘幫你金榜題名。”
“最令后人佩服的是大中九年,即公元855年的那一次科考。”
“當時,北山侍郎沈詢擔任主考,為了防止作弊事件的再次發生,他把防范的重點鎖定在溫庭筠身上。”
“因為從歷年的考場違紀記錄看,溫庭筠就是有名的當槍手。”
“只要這個人管好了,其他人估計不會出什么大問題。”
“于是,沈詢特意在面前為溫庭筠專設一考生席。”
“并與周圍的考生隔出一段距離,發誓要盯死看牢這個不守紀律的考生。”
“第二天開考了,考場似乎沒有什么異樣。”
“溫庭筠感到身體不舒服,就提前交了卷子。”
“沈詢一看,人家仍然交出了千字的文章。”
“可令沈詢想不到的是,溫庭筠在考場外悄悄告訴別人說,這次考試我救了八個人。”
“一次考試,替考了八人,其考試現場的槍手技巧令人叫絕。”
“唐懿宗咸通七年,溫庭筠在長安國子監任職。”
“一生沒有考中進士功名的溫庭筠卻意外得做一次考官,可能是因自己多年科舉未中,也可能是心中的報國之志任然洶涌。”
“溫庭筠選中的試文盡是針砭時弊,譏諷當時社會官場丑惡的。”
“因此觸怒宰相楊收,被貶方城尉。”
“歷經多年流離,終生郁郁不得志的溫庭筠被貶不久后去世,終年54歲。”
“才情高絕的溫庭筠精通音律,詩詞兼工。”
“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
“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
“其詞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聲情,成就在晚唐諸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
“被尊為花間派之鼻祖,對詞的發展影響很大。”
“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
“文筆與李商隱、段成式齊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稱三十六體。”
辛棄疾:溫庭筠才思敏捷,科舉卻屢試不中,一生郁郁不得志。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大中九年三月,舉行博學鴻詞科考試,考試試題提前被泄露。
于是,就有學生拿著高考題來請溫老師幫忙,溫老師自然樂于幫這個忙。
緊接著,御史臺彈劾主考官等人,皇帝下令將主考官唐枝貶為處州刺史。
錄取十人全部作廢,代筆溫庭筠被貶為隋縣縣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