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到。
這樣的親戚社交規則,自然讓李賀和皇家疏遠。
即便如此,李賀還是打著皇家的招牌,到處去混日子。
但是誰會認可他的身份呢?不過看他笑話而已。
看了各種臉色、白眼,他不得不承認,狀況堪憂。
如何改變命運,還得靠自己,而不是靠攀龍附鳳。
每天都逼著自己寫詩句,遇到好的思路,就寫下來,放到一個布袋里。
在家把布袋整理一番,對詩句進行加工,反復磨礪自己。
堅持學習多年后,他去了京城,參加進士考試,得到大臣韓愈的欣賞。
窮苦的人,要是攀親戚,找貴人,肯定是不行的。
畢竟,你自己沒有值得被幫助的地方,也就是沒有什么價值。
李賀前腳進入進士考場,后腳還在門外的時候,有人就向朝廷反應。
一個人,要是中了進士,就沖撞了父親的名字,這是大逆不道的。
好不容易爭取到科考的機會,但是李賀在吏部任職考試上,再次被人嫉妒,并且提出反對意見。
這下子,李賀徹底失去了做官的機會。
只是李賀的遭遇,說明了兩個問題。
其一,做人,名不正,言不順。
其二,人與人打交道,嫉妒之心,防不勝防。
若是一個人的名聲不好,或者名字的寓意很糟糕,那么做什么都難以順利。
人生路,此一時彼一時,不能墨守成規。
李賀在仕途不順的時候,也想到了改變自己。
他投筆從戎,在軍隊里待了一段時間。
但是安史之亂后的大唐,地方很不穩定。
他還沒有建功立業,軍隊就被整編了。
后來,得到了韓愈的舉薦,沿襲祖輩的榮光,他做了一個奉禮郎從九品。
韓愈也為李賀發出了正義的聲音,詩曰惟求文章寫,不敢妒與爭。
本來,萬丈高樓平地起,慢慢來,總是會有出頭日的。
但是李賀卻開始有了戾氣,長安有男兒,二十心已朽。
幸運的是,他在詩作方面,持續研究,成為了文壇里的大人物。
雖然他的一生,只有二十多年,仕途不成。
但是文學方面成功了,也算是一種慰藉。
人生就這樣,東門不開,西門開。
多少文人墨客,都沒有仕途亨通,但仍舊不妨礙自己千古留名。
一個人不順的時候,一定要變通,否則會進入死胡同。
一輩子生活在社會底層,若是你能夠變通,內心是愉悅的,那也就順了。
刮南風的日子,對于南行的人,就是逆風,對于北行的人,就是一帆風順了。
若你把逆風當成考驗,越挫越勇,那也是順風。
若是你把順風,當成隨波逐流,那也就是逆風。
人生無常,世事也無常,你是沒有辦法一直順的。
做人,總得要學會調整自己,一次次出發,一輩子積累出發的能力。
既然改變不了世界,那就改變自己,適者生存。
如果事與愿違,那就另外的安排。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