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也似乎經歷挫折長大了,決定重返太學依靠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經歷幾年艱苦的學習生涯,他再次進入官場擔任洛陽丞。
不過生活雖然磨平了他年少恣意的棱角,卻沒有折斷他作為讀書人的氣節。
27歲入仕的韋應物到40歲十多年的時間里,他一直在當官,辭職,當官之間徘徊。
命運沒有優待韋應物多久,40歲時韋應物失去了他的精神支柱,他的妻子元蘋離開人世。
韋應物悲痛不已,寫了很多悼念亡妻的詩作。
韋應物為官數年,在政績方面也很出色。
他關心民間疾苦,特別是任蘇州刺史后為當地百姓做出的貢獻,讓人們親切地稱他為韋蘇州。
韋應物體察民間疾苦,常常用自己的俸祿為百姓辦實事,以至于最后告別官場時竟連回家的路費都沒有。
只得寄宿在蘇州城外的寺廟中,最終病逝在蘇州。
縱觀韋應物的一生,他的前半生享盡了榮華富貴,后半生也歷盡了人間艱苦。
他與妻子的感情為人稱頌,元蘋的堅韌讓浪子回頭也令人欽佩。
榮華富貴終將是過眼云煙,無愧于心的人生歷程才應該被銘記,這樣的一生也值得后人嘖嘖稱奇了。
“所以在入朝為官以后,他在自己的職位上勤勤懇懇。”
“他的妻子也與他一起攜手,兩個人從安史之亂,一起走過了將近20載的風雨人生。”
“在他為官的這十多年里,也經歷過被貶官、罷免的磨難。”
“夫妻二人在這人時間東奔西走,本以為能熬過坎坷以后,再白首同歸。”
“只可惜命數多變,命運給你設計的局,有時候是無解的。”
“大歷十一年,這一年的韋應物40歲,他的妻子元蘋36歲。”
“前半生的人生過得太過清苦艱難,再加之又常年在外奔走勞累,在這一年他的妻子因病逝世。”
“本以為能夠與愛人攜手終老的韋應物,現在卻要獨自一人承受著最為難捱的中年喪妻之痛。”
“他親手為妻子寫了墓志,在接下來的數十年里,更有著十幾首悼亡詩。”
“每字每句,全是對妻子的懷念之情,那是一個中年男子心中最深的血與淚交織而成的詩詞。”
“每句詩詞并沒有過于沉痛悲傷,但是卻滿是傷感。”
“韋應物的一生,可以被戰亂劃分為兩個人生階段,也可以因為妻子的出現,將他劃分為兩個不同的人。”
“在戰亂以前他是浪子,是不顧家與國的少年。”
“那一場戰亂過后,他是韋家要擔起責任的兒郎,也是要為天下百姓干一份實事的官吏。”
“他也開始在詩詞中,將這一段黑暗的歲月忘記,去追尋文學世界里的詩與遠方。”
“他的人生也因為妻子而從大夢中醒來,他要做天下有志之士,也要攜手妻子走過這風雨坎坷之路。”
“所以在妻子的墓碑上,還有一句百世之后,同歸其穴。”
“以前認識韋應物的時候,會以為他就是一個寫著田園詩,有著平淡安逸心境的小官吏。”
“可是當真正將他的一生全部閱覽一遍的時候,很難想象,這位詩人就是那個寫出了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的韋應物。”
“竟然在弱冠之年的時候,還有過那樣一段暗黑的人生。”
“他的青春浪蕩過,也在政治最高處的時候跌倒過。”
“與其說那個時代沒有拋棄他,倒不是說韋應物沒有拋棄那個動亂的時代。”
“他在層層黑暗包裹中,最終化繭成蝶。”
“在盛唐詩歌的天空中,留下屬于自己的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