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韋應物的傳奇人生,從小流氓到大內高手,從大詩人到詞的開拓者。
韋應物的詩,清朗疏淡蕭散。
既有王維、孟浩然等山水田園詩派的清淡閑遠。
也有詩圣杜甫那偉大的現實主義的憂國憂民,和對黎民百姓深沉的愛。
同時,韋應物更是在詞的創作上,有自己的探索。
韋應物的曾祖是唐朝右丞相韋待價,他的父親韋鑒是個著名畫家,做過宣州司法參軍。
說起唐朝的韋姓,那可是當時數一數二的高門大族。
長安城韋氏和杜氏家族,距離天也就是皇帝,才有五尺的距離。
言下之意,這兩個家族世世代代出高官顯貴。
在唐朝,杜氏家族出了十二個宰相,而韋氏家族則更牛,出了十四個宰相。
韋應物出身豪門,從小性格就很豪橫,是個典型的五陵惡少。
他性格放蕩不羈,橫行鄉里,鄉里的人見到他就躲得遠遠的。
雖然后來韋應物成了著名詩人和帝國好官員,但早年的他,不知讀書為何物,整天在江湖上打打殺殺。
韋應物年輕時候不愛學習,喜歡舞刀弄槍,這也是唐朝人特別是初唐盛唐時代年輕人的流行風尚。
他們崇尚武功,喜歡奔向邊關大漠,在馬上取得功名。
因此好多詩人年輕時候,都是些浮浪子弟,都追求做俠客劍客,過游俠的生活。
韋應物靠家族勢力,或許還有高強的武功,做了唐玄宗的御前侍衛。
安史之亂打斷了唐朝繼續上升的勢頭,成為大唐盛世向中晚唐末世滑落的轉折點,也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而韋應物的命運也因安史之亂被改寫,唐玄宗帶著楊玉環逃往四川,竟然沒有帶御前侍衛韋應物一起跑。
韋應物就這樣成了亂世之中的流浪者,被拋入了社會的大潮中載沉載浮。
至此,韋應物才明白,唯有讀書考進士重新做官才是正途的硬道理,開始發憤圖強。
最終于安史之亂之后考中進士,并相繼做過滁州刺史,蘇州刺史等。
雖然年輕時候是浮浪子弟,但為官之后的韋應物倒是一個勤政愛民的好官員。
但韋應物的晚年凄涼悲慘,在蘇州刺史屆滿之話,他仿佛被朝廷徹底遺忘,再也沒有獲得新任命。
韋應物居然連回長安找路子的路費都沒有,只好寄居在蘇州的一座寺廟之中,最終貧困潦倒而死。
河漢,河漢,曉掛秋城漫漫。
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別離。
離別,離別,河漢雖同路絕。
上一首胡馬,韋應物寫的是英雄失路的悲涼,而這首詞則寫情人遠隔河漢的相思與離恨。
天快要亮了,而那璀璨的銀河正斜掛秋城,可見這個相思的人,一夜未睡遙望星河,可見相思離愁之深。
相思之人遙望星河,但所愛之人,江南塞北道途阻絕,更可見相思之苦、離別之恨。
兩首調笑令,一首具有邊塞蒼涼的悲壯之美,一首又具纏綿悱惻的婉約之美。
韋應物的詩詞功夫,已經到了收發自如的境界。
這兩首詞,在早期的文人詞中,也算是精品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