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是盛唐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由于其常年生活在邊塞。
對于邊塞的風情,還有邊塞的戰爭,他都是深有體會。
為此其詩氣勢磅礴,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岑參出身于一個沒落的官宦世家,岑家先人三代為相。”
“岑氏往日的輝煌給岑參帶去了一種長久的懷舊情緒,他在《感舊賦》中就追述了堂伯父做宰相時岑氏的顯貴與榮耀。”
“先人的光榮與現實的沒落形成的反差也影響了岑參的宦海生涯,為他在官途中的經歷提供了世事無常的樣本。”
“唐玄宗開元三年,岑參出生在河南仙州,其時他的父親岑植在仙州作刺史。”
“岑參五歲開始讀書,對神仙故事很感興趣,他后來的詩中有不少典故出自神仙故事。”
“約在開元八年春,岑植升遷晉州刺史,全家搬到晉州,這時岑參六歲。”
“九歲時,岑參開始學寫文章,為之后的求仕做準備。”
“然而,命運弄人,岑植在晉州任上沒過幾年就去世了。”
“岑植死后,岑參的母親帶領三個小兒子在晉州住下來,過著早歲孤貧的生活。”
“岑參十四歲時,全家又從晉州遷到了河南府王屋縣,這是岑氏在長安、洛陽附近的別業之一。”
“在王屋縣時,岑參時常去青蘿河邊釣魚,過著一種閑散的生活。”
“開元十七年,岑參全家南渡黃河,遷到嵩山南邊岑氏的舊草堂住下了。”
“在少室居住期間,岑參交游了許多隱者。”
“這段隱居生活中,他寫出了許多清麗的山水田園詩。”
“開元二十二年,岑參二十歲,他踏上了求仕之路。”
“此時,唐玄宗駕臨東都,他便到洛陽獻書闕下。”
“獻書獻賦不同于正常科舉,獻書人要得到最高統治者的認可以求能獲得官職。”
“年輕的岑參當然不能做到這一點,他并未得到賞識。”
“開元二十四年,唐玄宗又回到西京長安,求取仕進的人自然也轉去西京長安碰碰運氣,岑參也是其中一員。”
“岑參到了長安赴考科舉,但是這次應試,岑參沒有及第。”
“約在開元二十六年,岑參又從潁陽縣少室居止出發,動身去長安,作了較長期的停留。”
“天寶三載,岑參在三十歲時一舉中第,被授與右內率府兵曹參軍的官職。”
“右內率府是負責太子東宮的儀仗和保衛事宜的機構,兵曹參軍的具體職責是掌管武官簿書。”
蘇軾:岑參,一位邊塞詩人的西域情懷。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描寫了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了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
表現了離愁和鄉思,卻充滿奇思異想,并不令人感到傷感。
詩中所表現出來的浪漫理想和壯逸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
全詩內涵豐富寬廣,色彩瑰麗浪漫,氣勢渾然磅礴,意境鮮明獨特。
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堪稱盛世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
其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詩句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前八句為第一部分,描寫早晨起來看到的奇麗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來的奇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