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清照:崔顥以才名著稱,然而卻好飲酒和賭博,與女性的艷情故事常為時論所薄。
崔顥有才無德,好賭好酒好色,娶妻只挑貌美的姑娘。
并且動輒休妻,前后竟有四次之多,妥妥的渣男一枚!
可能正因為如此,崔顥少年為詩,多寫閨樂,縱情迷性,與其生活經歷應該不無關系。
因唐代科舉中并未普遍使用糊名法,舉子們普遍會在科考前向當時的名公顯宦行卷干謁,以求引用。
當時有一位一言九鼎的唐朝大臣李邕,聽說了崔顥的才情,主動約來一見。
這對于年輕人來說,絕對是一個可以入仕揚名的絕好機會。
崔顥樂得屁顛顛前往,卻沒曾想碰了個大釘子。
李邕對崔顥不予接,甚至叱其無禮。
小伙子一下子如墜冰窖,從此更是聲名狼藉。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畫堂。
自矜年最少,復倚婿為郎。
舞愛前谿綠,歌憐子夜長。
閑來斗百草,度日不成妝。
崔顥將李邕比作魏晉美男王昌,將自己比作年方十五的新嫁娘,實在狂妄而直接。
難怪李邕看了第一句就憤而跳起,呵斥崔顥小兒無禮。
作為一位端方文人長者,李邕應該是感覺被冒犯了。
其實,以美人出嫁來比喻知音賞識,古已有之。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兩者相同之處,都是以夫婦比擬這種先達與舉子的引薦任用關系。
不同之處在于語體差異,也正是因為如此,造成效果迥然。
朱慶馀在詩中表達了對前途未卜的忐忑心情,姿態擺得足夠低,將是否引薦自己的主動權交給對方。
與之相反,崔顥在詩中顯得自矜自傲,沒有給予李邕充分的尊重。
少年成名卻郁郁不得志,在經歷人生無常的歷練后。
崔顥猛然間頓悟,索性將一切非議拋在腦后,開啟為期二十年的風塵之旅。
行走于山水間,感受大好河山,心情豁然開朗。
終改往日頹靡,詩章多以邊塞詩和山水詩為主,達到一個全新的意識境界。
其中,尤以李白要與之較勁的《黃鶴樓》為最甚。
李白在看到這首詩時,感慨自己想創作關于黃鶴樓的詩卻無法超越。
崔顥的《黃鶴樓》其實算是變體律詩,是將古體和律體完美地糅合在一起,達到了一種極致。
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嘹亮、情景交融、意境深遠,是以后人再難超越。
所謂詩窮而后工,只有在經歷了生活的艱辛和心靈的痛苦過后,才能創作出更為精美的詩歌作品。
當崔顥完成了少年的輕薄失意,再經歷中年的文化苦旅,真正達到了人生的藝術巔峰。
“鸚鵡洲三字,用的是三國時擊鼓罵曹的狂士禰衡的典故。”
“禰衡被迫出仕后面對曹操的羞辱直接反擊,痛罵曹操。”
“最終他因言語沖突被黃祖所殺,禰衡曾寫過《鸚鵡賦》,以自喻自傷。”
“他被殺之后,葬在江中沙洲上,這個沙洲就叫鸚鵡洲。”
“才高位卑,終生不遇的崔顥來到黃鶴樓上。”
“看到已是青草離離的禰衡埋骨之地,當年那位狂士的悲情他定然感同身受。”
“芳草萋萋鸚鵡洲,明麗動人的畫面下,埋藏著懷古之情,流離之感,遷逝之傷,不遇之悲。”
“后來李白登上黃鶴樓時,被樓上樓下的美景引得詩興大發。”
“忽然抬頭看見樓上崔顥的《黃鶴樓》,李白寫下了四句打油詩來抒發自己的感懷。”
“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