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曹丕有些驚慌,但又不能做什么。
正所謂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曹沖年僅13歲就因病去世了。
自從曹沖死后,能和曹丕爭奪接班人地位的只有曹植和曹彰兩個人了。
曹操很認真的考慮過這三個人,但很快就把曹彰給掉了。
有一次,曹操在家庭聚會上問他的兒子們將來打算干什么。
兒子們的回答大致相同,都是希望能夠治理超綱,上報君王社稷,下安黎民百姓。
剩下對曹丕繼承人人選存在威脅的就是曹植了。
但曹丕曾捫心自問過,雖然曹丕自幼聰慧,文學造詣相當的高,但是和弟弟曹植相比還是查了一截。
這讓曹丕很是擔心,于是問他一位叫吳質的幕僚怎么辦。
父子之間最重要的是真情,只要曹丕能讓魏王感到世子的真情實意,這事情就好辦了。
有一次曹操遠征,眾臣們和曹操的兒子們都出城給曹操送行。
曹植寫給了曹操一篇文章,寫的是慷慨激昂,眾人都覺得曹植的文章寫的太好了。
輪到曹丕的時候,曹丕什么話也沒說,只是一直看著曹操,不多一會竟然哭了起來。
此時曹操也被曹丕的真情所感動,于是父子兩抱頭痛哭。
周圍的人也被這父子真情所感染,紛紛落淚。
至此之后,曹操內心的接班人就是曹丕了。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率大軍征討劉備,曹丕以魏王太子身份留守鄴城。”
“該年九月,相國西曹掾魏諷趁曹操大軍滯留漢中,暗中糾集了一批擁護漢朝的同道,與長樂衛尉陳祎合謀襲取鄴城。”
“陳祎心生畏懼,中途退出向曹丕告密。”
“曹丕遂捕殺魏諷并在鄴城做大規模搜查同黨,眾多與魏諷有往來者被殺。”
“王粲因文學才能與曹丕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去世時曹丕曾親自參加葬禮。”
“王粲的兩個兒子在事件中為魏諷所引,皆被曹丕誅殺,王粲因之絕后。”
“曹操在漢中聽聞消息后,感嘆若是自己來處理魏諷案,不會讓王粲沒有后人。”
“劉廙之弟劉偉為諷所引,曹丕本欲連坐劉廙,將其與劉偉一并誅殺。”
“陳群向曹操求情,曹操親自出面干預,劉廙才保住性命。”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故于洛陽。”
“病重之際,曹操曾召在長安領軍的次子曹彰來洛陽,曹彰趕到洛陽時曹操已去世。”
“曹彰認為曹操召喚自己是要立曹植為嗣,故在洛陽向負責主持喪事的賈逵索要魏王璽綬,被賈逵以太子在鄴城為由拒絕。”
“曹植則以袁紹父子為反面案例,向曹彰表示自己無意與曹丕爭奪儲位。”
“同月,曹丕在鄴城自任丞相,繼位魏王,領冀州牧。”
“曹丕繼位魏王后,出臺了一系列爭取人心、鞏固統治的措施。”
“如頒布《薄稅令》,將關津、池苑之稅降低至十稅一。”
“厚賞諸侯王與將相,派使者循行地方郡國,懲治有暴虐行為的地方官員。”
“頒布《廣詢令》,鼓勵百官多向自己做規勸和進諫。”
“采納尚書陳群的建議,制定九品中正制來選拔人才,讓士族有進入統治階層的常規渠道。”
“曹丕還誅殺了親曹植的丁儀、丁廙兄弟,并殺害了二人家中所有男丁。”
“同時勒令包括曹植在內的諸侯離開中樞,前往封地。”
“與此同時,曹丕還制造了黃龍現于譙縣等祥瑞事件,為改朝換代做輿論準備。”
“同年六月,曹丕以南征為名整軍,中郎將霍性以創基未久不宜起兵為由勸阻,被曹丕誅殺。”
“八月,曹丕在譙縣大饗六軍及當地百姓。”????“十一月,曹丕下令收葬征伐以來死亡的士兵并撫恤其家屬,由地方官府主持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