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曹丕短命的3個預言和詛咒,相師的提醒、不十為丕、妹妹的詛咒。
曹丕不光文采出眾,曹丕是歷史上第一個寫七言詩的人,他的著作《典論》傳著于世。
他同父親曹操,弟弟曹植在文學界統稱三曹。
可見在文學界的地位非同一般,而且曹丕的武藝也出眾。
有一次曹丕和一位叫鄧展的將軍談論劍術,說到興起的時候,曹丕指出了鄧展的言論里的某些不足之處。
鄧展是武人,常年在戰場廝殺,性子較急,不顧曹丕的身份要求和曹丕比試劍術。
曹丕也沒生氣,答應了鄧展的請求。
兩人比試劍術的時候,沒想到曹丕三招就把鄧展打敗了。
鄧展可是朝廷出名的猛將,曹丕能輕易的打敗鄧展,可見曹丕的武藝非比尋常。
稱帝后的曹丕為了鞏固中央政權,開始大規模任用曹氏親族為高層官員。
民生方面,對內鼓勵工農商,發展經濟農業,進一步減輕了對百姓的賦稅徭役。
對外,曾多次南征東吳,御強敵于國門之外。
這使曹魏遠遠強于蜀漢東吳兩國,這也是曹魏政權最為強盛的七年。
政治上改革官制,大肆推行九品中正制。
高層官員大多啟用曹操遺留下來的重臣和曹氏夏侯氏的親族。
同時嚴令婦人不得干政,以免走了漢王朝衰落的老路。
同時曹丕還整肅官風,大舉抓捕,懲治貪官污吏。
一時間朝野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國力越來越強大了起來。
文化上曹丕下令恢復太學,創辦學校,鼓勵平民讀書,修補前朝留下來的文學著作。
軍事上則主動出擊,曾命夏侯尚,徐晃等人誘降上庸郡的孟達。
大破劉備義子劉封,收復了咽喉要地上庸三郡。
同時在位期間多次征討東吳,迫使孫權向曹魏稱臣。
“延康元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登基稱帝,建國號為魏,定都洛陽。”
“奉漢獻帝為山陽公,追尊曹操為魏武帝。”
“同年十二月,曹丕至洛陽,開始營建洛陽宮。”
“曹丕在受禪過程中,以祥瑞與五行讖緯之學廣造輿論。”
“期間,漢獻帝一再下詔禪位,群臣數十次上表勸進,曹丕則一再謙讓拒絕。”
“漢獻帝在第三次禪位詔書里哀求曹丕順應天意效仿舜和禹接受禪讓。”
“曹丕稱帝執政期間,對內致力于鞏固集權并恢復經濟。”
“核心舉措包括:廢除丞相恢復三公制度;恩賜重臣及其子嗣。”
“打擊異己、削弱宗藩勢力,禁止諸侯進入洛陽以防政變。”
“頒布《禁母后預政詔》等禁止外戚宦官干政。”
“減輕百姓的稅賦與勞役負擔,頒布《輕刑詔》、派使者深入地方州郡調查民生疾苦,讓民間得以休養生息。”
“復興儒學,重建太學和地方官學。”
“制定九品中正制,恢復舉孝廉等人才選拔制度。”
“對外,曹丕將征伐的重心放在吳國,先后三次興兵伐吳。”
“孫權攻取關羽據守的荊州后,為對抗劉備的報復,選擇與曹魏修好。”
“遣使表示臣服,曹丕遣太常邢貞前往江東冊封孫權為吳王。”
“孫吳軍隊大破蜀軍后,孫權拒絕派遣長子孫登入魏為人質,魏吳關系急轉直下。”
“同年十月,曹丕發動三十萬大軍,分三路討伐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