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便是優柔寡斷的人,當不了梟雄。
漢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危,曹植趕到時沒有見到父親最后一面。
悲痛之際,比他早到的哥哥曹彰卻私下對他說。
父親去世前急召我前來,就是要立你為太子。
曹彰一直賞識曹植的文采和賢能,在曹植和曹丕的奪嫡之爭中始終是站在曹植一派的。
曹植卻以袁氏兄弟為說辭,不欲奪嫡,最后曹丕順利上位。
此時曹植的優柔寡斷已是初見雛形。
曹植在該爭時搖擺,在該斷時猶豫。
歷史上,因優柔寡斷錯失良機還不止曹植一位。
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也是如此。
他在“陳橋兵變中因為優柔寡斷而差點錯過成為皇帝的最佳時機。
他在面對士兵擁戴時猶豫不決,最終迫不得已用了一招黃袍加身才順利登基。
我待兄弟如手足,兄弟視我如雛兔
貪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要歷些危險,只有這兩條路。
曹植以為自己選了第二條,實則選擇了前面第一條。
曹植的優柔寡斷,只會葬送身邊人的性命。
魏黃初四年,曹丕以會節氣之名將一眾曹氏藩王召回京師洛陽。
沒過多久,宮內便傳出曹彰離奇暴斃的消息。
“曹植曾經乘坐車架在鄴縣中專供曹操使用的車道上行駛,還打開魏宮的南面正門從門中間乘車外出,讓曹操為之大怒。”
“而曹丕卻懂得運用手段克制、美化自己。”
“曹操曾經出征,曹丕、曹植一同在路旁送別。”
“曹植發言詠誦曹操的功德,而曹丕則在手下的建議下,一言不發,哭泣著拜別了父親。”
“這讓曹操轉而認為曹植的辭藻華麗有余,但是內心的真誠反倒不如兄長。”
“曹丕還通過運用權術,矯飾個人,讓上下之人都為他說好話,以至曹操逐漸疏遠了曹植而看中曹丕。”
“建安二十二年,曹丕最終被曹操立為世子。”
“同年,曹植的封邑增加了五千戶,連同之前的總計有一萬戶。”
“曹丕被擁立為魏國繼承人后,曹操擔心過去一直擁立曹植的主簿楊脩會從中挑撥。”
“妨害曹植與曹丕之間的和睦,索性將其收捕殺害,這讓曹植心中更加感到不安。”
“建安二十四年,曹仁在襄陽被關羽包圍。”
“曹操于是任命曹植為南中郎將,代理征虜將軍的職務,要他帶兵去援救曹仁。”
“沒想到曹植喝酒喝得大醉,根本難以領命。”
“這讓曹操很是后悔,于是他便不再讓曹植去執行任務。”
“曹丕繼位之后,下令誅殺曹植的支持者丁儀、丁廙等人。”
“曹植和同姓諸侯也都被送到各自的封地而不能留在京城。”
“面對曹丕稱帝后的猜忌與迫害,曹植于悲憤之中寫下《野田黃雀行》以示當時政治環境的兇險。”
“黃初二年,監國謁者灌均為迎合魏文帝曹丕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