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的這天,堪稱中國文化史上最為黑暗的一天。
位于洛陽東市的刑場上,人山人海擠滿了人。
要被行刑的人是大名鼎鼎的魏晉當代名士,嵇康。
嵇康生性高雅脫俗,不與濁世合污。
但在那樣的亂世,木秀于林注定是一個悲劇,一代高士就此成為犧牲品。
他死前所彈之千古絕響《廣陵散》,更像是向塵世發出的最后一聲嘆息!
“嵇康,字叔夜,譙國铚縣人。”
“說起來嵇康先祖本姓奚,原居于會稽上虞。”
“后因避仇家從上虞遷到铚縣嵇山下,因以嵇為姓。”
“嵇康的父親嵇昭,官至治書侍御史,其兄嵇喜入晉后為揚州刺史、宗正。”
“因此,就家世來說,嵇家也算家學淵源了。”
“可惜的是,他幼年即喪父,由母親和兄長撫養長大。”
“嵇康成年后,長得一表人才,身長七尺八寸,也就是一米八多。”
“而且容貌不凡,無師自通,而且樣樣都通。”
“不過,嵇康對這身臭皮囊卻并不看重,反而不事雕琢,落拓不羈。”
“但這也正好符合魏晉文人的調調,因此都稱他卓爾不群,有龍鳳之姿的意思。”
“后來,嵇康娶了曹操之子沛王曹林的孫女長樂亭主曹氏為妻。”
“算起來,嵇康是曹操的曾孫女婿。”
“后嵇康被拜為郎中,任中散大夫,故后稱其嵇中散。”
“一切看起來都是那么歲月靜好,直到有一天。”
“司馬家上位,這個世界徹底不一樣了。”
“齊王曹芳正始十年,蟄伏已久的太傅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
“全面清洗諸夏侯、曹勢力,將魏室架空,大權獨攬。”
“作為曹操的曾孫女婿,嵇康一下從皇親貴胄變成了被打擊的對象。”
“而嵇康也采取與司馬氏不合作的態度,聯合阮籍一班志同道合者。”
“隱居于山陽竹林,飲酒賦詩、服食長歌,史稱竹林七賢。”
“嵇康學問本身就儒道兼修,崇尚老莊,提倡越名教而任自然。”
“此時更是悠哉山水間,飄飄然有出塵之態。”
“有關嵇康這一段歷史,有許多神異的記載。”
“有一次嵇康到山里采藥,山中無日月,寒暑不知年,他竟然忘了回家這回事了。”
“后來他在山中見到隱士孫登,便與其一起遨游。”
“孫登這人,可是隱居久了,見人也不說話。”
白居易:生逢亂世,才高俊美,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一個人活于世上,最沒法選擇的是這兩樣東西。
一是自己的家庭出身,二是所處的時代。
嵇康所處的時代為魏晉南北朝,是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戰爭、瘟疫和災害等接踵而至。
可以想象在這種時代之下,不管名士還是百姓,生活得有多難!
嵇康的祖先本姓奚,是浙江上虞人,因躲避仇人遷徙到此。
因當地有一座嵇山,他家又在嵇山附近,因此以嵇為姓。
嵇康的父親嵇昭曾經陪曹操一起打過天下,在曹操手下當過官。
因此嵇康的出身還算優渥,但是好久不長。
在嵇康7歲這一年,父親不幸去世了。
那時正值亂世,人心惶惶,曹氏家族趕走了漢獻帝。
自己掌控了大權,對天下名士或殺害或收編,令天下文壇籠罩在一片陰云之中。
雖然嵇康年幼喪父,所幸母親與哥哥對他很是寵愛,嵇康就在母親與哥哥的撫養下長大。
嵇康自幼天資聰穎,博覽群書,性格沉靜寡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