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宏簡約而又器量宏大,成年后尤喜讀道家著作,更為奇葩的是他從不曾從師授業。
嵇康還是魏晉第一美男,身高七尺八寸,談吐不俗,風度俊美!
而因才貌高絕,他被沛王曹林看中,將女兒長樂亭主嫁他為妻。
而嵇康自己則當了中散大夫,雖只是一個閑差,卻也風光無限了。
然而,那時曹氏政權已搖搖欲墜,司馬家族如日中天欲取而代之。
因此嵇康的名氣反成為他悲劇的導火索,堪為名高所累。
嵇康長相太過俊美了,風姿超群,有龍骨的氣度姿容。
且又出自天然,見過他的人無不為之折服傾嘆!
雖然嵇康天生俊美,卻從來對自己加以修飾。
他常到山里湖邊采藥,冬天披著頭發,夏天穿草編的衣裳。
碰到高興的時候,常常飄飄然流連忘返,有樵夫碰到他,還以為遇到了神仙。
嵇康還是繼曹操之后四言詩成就最高的人,還是一位畫家和書法家。
他的書法被列為草書妙品,他在玄學上也很有研究,還是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等。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
在時局紛亂之下,像嵇康這樣的名人很容易成為拉攏對象。
而他高雅超俗不愿與濁世合污的性情,與濁世格格不入,如此注定以悲劇收場。
“嵇康跟著你就跟著,二人就在山里相對不言。”
“但嵇康終究不是神仙,他還要回家。”
“在將要告別時,孫登發話了。”
“先生性烈而才俊,恐怕因此而遭災啊。”
“還有一次,嵇康遇到隱士王烈。”
“王烈拿出一塊石頭,說這叫石髓,食之如糖。”
“然后他自己吃了一半,給嵇康一半。”
“嵇康拿到手中,石髓又變成了石頭。”
“后來王烈又在一石室見到一白絹寫的書,就讓嵇康去看。”
“嵇康到了,書卻沒了。”
“于是王烈嘆嵇叔夜懷才不遇,此其命也!”
“當時的大將軍司馬昭想拿嵇康開刀,可是他名氣太大。”
“于是變換策略,想延他入幕府。”
“可是嵇康聽后,立馬跑到河東躲避。”
“讓你當官,你不想當行不行?”
“不行,司馬昭于是就對嵇康有了忌恨。””
“后來,竹林七賢中的山濤推薦嵇康,嵇康憤而作絕交書。”
“列自己七不堪,二不可,堅拒出仕,司馬昭聽后更怒。”
“更致命的是,嵇康得罪了個十足的小人,終讓他走上了絕路。”
“司隸校尉鐘會當時也慕嵇康之名,就帶上自己的名作《四本論》,前往求見。”
“鐘會也知道嵇康又臭又硬的臭脾氣,怕當場被懟得下不了臺。”
“于是把書往嵇康院里一扔,撒丫子就跑了。”
“嵇康看后,淡淡地說了句不錯,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苐二次,是鐘會奉司馬昭之命,前去竹林看望嵇康。”
“當然這看望不是春節慰問,是看這憤青有沒有結黨營私的勾當。”
“他到了后,嵇康卻正在干自己的苐二職業——打鐵。”
“嵇師傅叮叮咣咣一陣敲,看都沒看一眼鐘會。”
“鐘會待一上午,肚子餓得咕咕叫,想要走時。”
“嵇師傅說話了,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鐘會正沒好氣,回了句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