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唐代宗感懷高適洞察事物十分準確,令嚴武代替他再次入川任劍南節度使。”
“當年三月,高適被召還京,任刑部侍郎,進封渤海縣侯,封給食邑七百戶。”
“高適只乘坐一輛馬車到任,食邑都封存歸還,世稱高常侍。”
“永泰元年正月,高適卒,贈禮部尚書,謚號忠。”
歐陽修:安史之亂爆發后,玄宗任命高適為左拾遺和監察御史,陪伴在哥舒翰身邊鎮守潼關。
潼關的重要性,對都城長安來說不言而喻。
哥舒翰兵敗后潼關失守,高適馬上就看到了本質的問題,他給出了非常合理的對策。
可惜,楊國忠等人不同意這么做,極力慫恿玄宗舍棄都城逃亡四川。
匆匆出逃的玄宗,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遇到馬嵬兵變,覬覦皇位已久的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尊奉自己的老子為太上皇。
高適的才華得到了驗證,他升遷為了淮南節度使,討伐企圖效仿東晉的永王李璘。
時年53的高適,再度與自己的故交李白相遇,不過這次兩人并非把酒言歡,而是兵戎相見。
李白當時正好投靠在永王幕下,還寫了許多稱頌他的詩歌,坐實了自己逆臣的罪責。
高適很快就捉拿了永王,完成了唐肅宗李亨交代的任務,轉身回到家鄉睢陽平定叛亂。
從公元755年到公元757年,這3年是高適人生中光輝燦爛的頂點,他完成了從窮書生到封疆大吏的完美蛻變。
與之相反,此時的李白卻被囚禁在潯陽的監獄中,等待他的是長流夜郎的結局。
李白這才想起了自己當年的小弟高適,在潯陽監獄托人給他帶信,希望能夠幫自己解除牢獄之災。
一向恃才傲物的李白,這次為了保全性命,拍起了高適的馬屁。
人一旦到了關鍵時刻,什么矜持都顧不上了,性命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可惜,已經成為封疆大吏的高適不想趟渾水,并沒有為李白出面求情。
反倒是收復長安洛陽的郭子儀,出面為李白求情,說愿意用自己的官位功名為其贖罪。
原來,郭子儀年輕時犯了軍法被抓,與其相識的李白動用關系說情,才使其沒有受到處置。
世事如浮云,總是造化弄人,李白最終被判長流夜郎。
雖然高適沒有救下李白,但他對好友杜甫是真的好,在生活上給過他很大幫助。
老實人杜甫晚年衣食無著,窮困潦倒的他得到高適的幫助后很感動,還特意寫詩記錄這件些。
高適當時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而杜甫只是不起眼的窮困文人而已,能念及這份舊情還是相當不容易的。
高適一直幫到杜甫自己都不好意思,帶著老婆孩子采藥換錢賣。
晚年的高適位高權重,并沒有什么特別優秀的作品出現,所謂文章憎命達,這是難以擺脫的客觀規律。
高適被任命為散騎常侍且加封渤海縣侯,成為唐朝唯一被封侯的著名詩人。
這位家貧落榜的傳奇人物,以自信自強的精神,在人生的暮年迎來了輝煌,成長為一代封疆大吏。
他留給后人的除了那些雄奇壯闊的邊塞詩,還有這老驥伏櫪的盛唐精神,這將成為后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養料。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