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還有一首小令是馬致遠所作的瀟湘八景組曲之一,題目是《壽陽曲·江天暮雪》”
于謙:馬致遠僅僅只是打算放棄功名,對于富貴,他從未想過要放棄。
因為在他思想中占據統治地位的是及時行樂,而富貴正是及時行樂的經濟保障。
正是由于支配言行的是及時行樂的思想,所以這時他無論做什么事情,首先考慮的是能否舒適和享受。
何況他本是個風月主,有著濃厚的封建文人的惡習,生活十分放蕩,秦樓楚館是他經常出入的地方。
真的要丟下這熱鬧享樂的都市生活去作隱者,遣發那漫長而淡泊的歲月,是根本不可能的。
為了擺脫抱官囚的尷尬困境,馬致遠找到了兩條途徑。
一是抱官醉酒,二是掛冠隱居。
當兩條途徑都行不通的時候,他又找到了第三條途徑,追求更舒適更理想的富貴與享樂。
很明顯,馬致遠的出游,是想拜謁權貴,再求知音。
以博得舉薦提攜,實現他躍馬食肉的生活理想。
為了高官厚祿和榮華富貴,他確實下了一番苦功夫。
靠別人的政舉而成為朝廷重臣,這在元史中是不乏其例的。
馬致遠既然熟知這條門經,自然就更加希望故人的引薦。
然而,他的謙卑的哀求,并未引起那些權貴們的憐憫與同情,以至于求告無門。
在二十年的漂泊生涯中,他涉足江河博覽名勝,同時也廣泛接觸和了解了下層人民的生活情況。
在旅途中,他常常是留戀云霞,醉心山水,深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善。
每當走出惡濁的官場,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
他的世俗思想便得到了一次洗滌,他的卑污靈魂便得到一次凈化。
他便再一次從痛苦中解脫出來,他的心情便顯得舒暢明朗。
由于馬致遠真誠地熱愛自然,于是開始真誠地熱愛起與自然聯系密切的田園生活。
為了謀求仕進,他常常是戴月行,披星走。
特別是當陰晦淫雨之際,路阻荒郊之時。
他就會更加苦悶彷徨,空虛絕望。
仕進的道路一而再,再而三地失敗。
使他那發熱的頭腦逐漸冷靜下來,開始認真反思自己。
并把自己的流浪生活同下層人民的田園生活作了比較,寫下了有名的《天凈沙·秋思》。
然而,這個孤獨困頓的游子竟沒有按照讀者的意愿而投宿荒野上唯一的小橋流水人家。
最后寫游子之苦,古道、西風、冷寂的秋色都是因他而存在的,而對于安棲的昏鴉、歡笑的人家則失去它們的威力。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
“江上晚來堪畫處,釣魚人一蓑歸去。”
“馬致遠還寫了一些言情的閨怨詩,其中一首獨守空房的年輕女子的哀訴是《落梅風·人初靜》。”
“人初靜,月正明。紗窗外玉梅斜映。”
“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時一般孤零。”
“馬致遠從事雜劇創作的時間很長,擅長用嘆世超世的形式。”
“虛掩其外,而憤世抗世的內容,則深寓其中。”
“《漢宮秋》是馬致遠早期的作品,也是馬致遠雜劇中最著名的一種。”
“寫了王昭君出塞和親故事,其中有一段內容特別吸引人。”
“她她她,傷心辭漢主。”
“我我我,攜手上河梁。”
“她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咸陽。”
“返咸陽,過宮墻。”
“過宮墻,繞回廊。”
“繞回廊,近椒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