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被貶之人,劉長卿在讀了李穆的詩后很感動,后來還專門乘舟前往劉長卿所居住的地方。
兩個人相見后彼此感慨萬千,訴說著離別之苦。
所以在分別之即,劉長卿又回贈了一首,便是這首《酬李穆見寄》。
李穆也是頗有才情,在《寄妻父劉長卿》一詩中,同樣是情真意切。
作為女婿,李穆經常寫信寫詩,以此來表達對于岳父的關心。
劉長卿是被貶之人,很多人都避之不見。
唯有李穆在默默地關心對方,這也足以說明兩人有著深厚的情感。
處處云山無盡時,桐廬南望轉參差。
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遲。
通篇行云流水,并且寫得很巧妙,情景交融。
第一句先是寫景,以此來突出周圍的環境,還有秀麗的風景。
然后再接著描寫路途中的艱辛,還有對于岳父的關心。
這種情感上的變化,也使得這首詩更加有意境。
劉長卿讀了也是非常的感動,所以在他的回贈的詩中,更是體現出了詩人最溫馨的一面。
劉長卿在第一句中便是開門見山,從而讓這一句貼合主題。
在優美的文字背后,卻又是流露出了一種淡淡的憂傷。
為此在后一句又是著重于描寫周圍的環境,以此來襯托出路上的艱辛。
一路之上風塵仆仆,在白云之下,山嶺之間,以及那迢迢水路上艱難地跋涉。
最終到達了我所居住的地方,并陪伴了我幾日。
要知道這是我最幸福的時刻,畢竟沒有人愿意來看望我,只有你還記得我。
并且從那么遠的地方專程來看望,這怎能不讓我感動。
從最后兩句中不僅體現出了詩人當時的心情,同時也很委婉地寫出了一種不幸的生活。
我是多么想將這簡陋茅草屋打掃干凈,來迎接你這么一位遠道而來的貴客。
但是我的房前屋后長滿了碧綠的青苔,已經開始枯黃的樹葉,也落滿了我的整個院落。
雖然這兩句看似很尋常,可是從中最能夠體現詩人的心境,還有其對待生活的態度。
劉長卿與女婿的這兩首唱和之作,成為了唐朝詩壇的一段佳話。
兩首詩都情真意切,彼此都在表達著一種美好的祝福,還有那份深厚的情感。
當時的劉長卿生活上很不如意,沒有任何的朋友。
即使是親人也離他而去,只有女婿不遠萬里前去看望,給他帶去了一絲溫暖。
“專程來到賈誼故居,悼念與自己際遇相同的賈誼,深為同情。”
“引為同道,替其打抱不平,同時感懷自身遭遇。”
“名雖吊古,實為傷今。”
“詩中以秋草、人去、寒林、日斜等意象營造了一個黯然之境。”
“以有道、無情、寂寂、憐君等帶有溫度的詞語,表達了一種哀切凄楚之情。”
“反復在詩中悼念抱憾者,賈誼一人而已,可知劉長卿是有多么敬佩心儀賈誼。”
“同時也因為自己數次遭到貶謫,有志難獲騁,和賈誼的遭遇相似。”
“而賈誼又是杰出的青年政治家,劉長卿自比賈誼。”
“顯然對自己的政治才能也和詩文才華一樣,是有充足的信心的。”
“劉長卿是否真的具有杰出的政治才能不得而知,畢竟他只是做到隨州刺史這類地方官,沒有到更大的平臺去施展檢驗。”
“劉長卿寫得最多的還是山水詩和贈別詩,以近體詩為主,尤擅五言。”
“劉長卿的送別詩飽含深情,滿是人生況味。”
“最有特色的是,他能借助曼妙的景境充分地予以表達,達到一種情景完全交融的境界。”
“在送別一些僧人朋友時,劉長卿往往能在詩中表達出很濃郁的佛心禪意。”
“也許劉長卿在屢次貶謫、走向人生暮年的時候,確實有被青袍所誤的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