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元末著名畫家和詩人,以鐘愛梅花而聞名于世。
其詩歌風格質樸豪放,又彰顯灑脫不羈和傲世獨立的人格魅力,詩中具有杜甫和李白的影子。
他的詩以描寫民間疾苦而著稱,是元朝著名現實主義詩人,他便是王冕。
“王冕的先世原是關西宦族,系出王猛之后。”
“他的九世祖王德元仕宋,官至清遠軍節度使。”
“德元有一子名王琳,任諸軍統制教練使,從王琳開始遷居浙江諸暨縣。”
“傳到王冕的父親,家底已大不如前,靠耕作種田為生。”
“王冕自幼十分好學,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里放牛。”
“他卻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
“然后心里默記下來,以至忘了照看牛,牛往往竄到別人的農田里踐踏吃莊稼。”
“田主牽了牛向他父親告狀,王冕卻不改,屢遭父親責罵。”
“王冕的母親見狀,勸說其父送王冕上學。”
“為了聽課方便,王冕就寄住在寺廟。”
“夜晚時他坐在佛像的膝蓋上,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燭光讀書,書聲瑯瑯直到天明。”
“佛像是泥塑木雕的,面目獰猙可怕。”
“王冕雖是小孩,卻把佛像當不存在一樣,心無旁騖。”
“王冕好學的品質被名師韓性聽聞,韓性很是驚異,就收錄王冕為學生。”
“王冕在這樣一位學問淵博、德行高尚的老師教誨下,勤奮好學、刻苦攻讀,熟習四書五經。”
“由于受到韓性儒家文化的教育,王冕從小就養成了儒家追求的科舉入仕、忠君報國、經世治國的理想。”
“大德八年,王冕欲去湖南邵陽辦事,路過杭州時專門去拜訪時任儒學提舉的趙孟頫。”
“趙孟頫便為王冕創作一幅《蘭蕙圖》,此前趙孟頫曾專門為王冕創作《古木幽禽圖》,幾次贈畫的行為體現了其對王冕的關照。”
“趙孟頫在篆刻方面提倡貴有古意對王冕影響頗深,同時趙孟頫的繪畫、治印實踐和繪畫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王冕,促使王冕藝術創作風格的形成。”
“另外,趙孟頫名氣很大且賓客眾多,二人的往來也便利了王冕日后的交游。”
“王冕在青年時期抱有大志,專心研究孫子兵法,學習擊劍。”
“常以伊尹與呂尚自期,要求自己經世濟民,像伊尹、呂尚一樣輔佐明主,成就霸業。”
“然而在急劇走向衰亂,各種矛盾尖銳復雜。”
“而政治又越來越腐敗的元代,這種愿望無法實現。”
張居正:元末著名詩人王冕現實主義強烈,寫梅詩寓意真深刻。
王冕出生在元末,出身貧寒,幼年時候替地主放牛,其一生文學本領純靠自學。
他性格孤傲,輕視功名利祿,鄙視權貴,內心同情疾苦百姓,批判達官顯貴的輕薄。
另外,王冕一生拒絕為官,據說請他出山,但后者以出家相拒。
再有,王冕一生酷愛梅花,寫過諸多關于梅花的詩,首首詩歌生機盎然,都是佳品。
王冕寫過大量民生疾苦的詩,在某種程度上繼承杜甫的詩歌創作理念,彰顯現實主義氣息。
另外,他的部份詩還具備李白詩歌灑脫一面,流露出詩人的人格魅力。
所以,王冕的詩可以分為兩類,其一是憤世嫉俗,感慨瘡痍之作,這類詩主要以描寫百姓生活為主。
其二則是抒發人格思想,其中詠梅詩是最好的體現。
從思想影響方面來看,王冕深受儒家思想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