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審言的狂是刻在骨子里的,雖歷經坎坷,他至死沒有改變這種性格。”
“據說他病重在床時,好友宋之問和武平一來看望他,問他有沒有什么話要交代。”
“杜審言說道上天把我害得這么苦,還有什么好說的。”
“但只要我活著一天,就一直壓著你們。”
“現在我要死了,你們應該感到高興才對。”
“只是可惜沒有一個真正有才華的人能接替我的位置啊!”
“這樣一個狂人,要是知道自己的孫子杜甫在詩歌上獲得那么大的成就,恐怕也會得意地捋著胡須說一句不愧是吾孫。”
文天祥:初唐詩壇第一人,狷狂一生,初心不改。
杜審言是三國終結者杜預的后人,也是詩圣杜甫的爺爺。
杜甫曾在詩中寫道,詩是吾家事。
意為詩是他家祖輩相傳的事業,又贊他曰吾祖詩冠古。
杜審言是唐代近體詩的發展中最早、最重要的人,是初唐詩壇上成就最高的人。
杜家是世家大族、累世公卿,慎言寄托著長輩對他謹言慎行的盼望。
但實際上,杜審言一生都十分狂傲。
唐高宗乾封年間,杜審言在洛陽任職,前往長安參加調選試判考試。
杜審言的性格如此狂放,連上司都不放在眼中,難免就會得罪他人。
果然,在被貶到吉州時,司戶郭若訥和司馬周季重就聯手給他找了個罪過,逮捕入獄,甚至判了死刑。
他年僅16歲的二兒子杜并,性格多少也遺傳了父親,沖動之下便當面行刺了周季重。
周季重當場死亡,杜并也被周的手下殺害。
也是因為杜并之死驚動了朝廷,重新查明了事情真相,將杜審言釋放出獄,回到了洛陽,并得以平反昭雪。
和他的狂放性格不同,杜審言的詩歌卻工整精密、嚴肅澄明,在初唐詩壇高華雄整,為時輩稱贊。
在被貶出京之時,陳子昂等45位朝中和詩壇好友前往相送,足可見其影響力。
杜審言曾在江蘇的江陰任職,與陸丞是同郡鄰縣的僚友。
或許是詩文相交,陸丞在早春時分郊游遠望,寫了一首詩寄給杜審言。
杜審言和陸丞都是宦游之人,在萬物更新的春日,感觸自然更深。
兩人做官的地方在江蘇常州,離大海和長江都很近。
所以詩人將破曉時的曙光稱為海曙,將悄然來臨的春天稱為江春。
江南的新春是與太陽一起從東方的大海升臨人間的,像曙光一樣映照著滿天云霞。
和暖的春氣催促著黃鶯歌唱,晴朗的日光下浮萍顏色轉深,綠得生機勃勃。
這四句寫的都是早春游望所看到的景象,從海邊云霞到眼前的黃鶯浮萍,視線由遠而近,寫盡與北方截然不同的獨特春光。
但就杜審言的評價而言,原詩古樸高華,且感情深摯,能讓讀者忍不住流下淚來,沾濕巾帕。
表面上是陸丞的詩觸到了詩人的思鄉之痛,實際上詩人本就思鄉情切,所以那么容易被觸動。
從結構上來說,尾句既表達了歸思,又點明明了和詩之意,令整首詩變得圓整貫通、精彩絕倫。
這首詩完全合乎律詩的聲調,韻腳分明,平仄和諧,音韻協調。
被稱為初唐時期完成近體詩體式定格的奠基之作,具有開源辟流的意義。
八句詩字字錘煉、歷歷如畫,既有細膩的描寫,又有生動的擬人。
更為出彩的是詩人精巧的對仗,尤其是頸聯與頷聯。
在他的筆下,這樣工整精妙的對仗不在少數。
杜甫的律詩亦是極擅對仗,或許也是自幼學詩時受到了祖父作品的影響。
據傳,杜審言臨死前,宋之問、武平一等朋友都去看望他。
朋友們什么反應我們不得而知,但如果他泉下有靈,看到孫子杜甫在詩歌上的成就,恐怕就不會有這樣的感慨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