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宋之問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宋之問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寒門酸儒。
雖然通過科舉考試,驟然得勢,身居高位。
但他這樣的人,考試或許是一把好手,卻根本不懂怎么做官。
所以,這種人往往就會把官場表面上的那些東西,當成是真理。
認為只要趨炎附勢,就能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宋之問生于這一年,正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時期。”
“就在宋之問出生前不久,武則天剛剛在后宮斗爭當中獲勝,斗倒了李治的原皇后王氏,成了唐朝的新皇后。”
“和同時代的其他很多詩壇大家一樣,宋之問并非出身世家大族,而是出身底層。”
“唐朝那會兒,科舉制剛剛開始全面推行,國家選拔人材,其實還處于考核和推舉相并行的階段。”
“那些出身世家大族的人才,成年之后,靠著家族祖蔭,就能入仕做官。”
“根本不用通過科舉考試,自然也就不會花太多心思,在寫詩上面。”
“而那些出身寒門的學子則不同,對那些寒門學子來說,科舉是他們唯一的向上通道。”
“寒門學子想要做官,就只能認認真真地學習。”
“而詩歌恰好是唐朝科舉考試的項目之一,為了能夠取得好成績,寒門學子們自然會努力學習寫詩。”
“所以大詩人基本上都出自寒門,這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說到底,還是為了自己的前途。”
“科舉考唐詩,唐詩就變得無比燦爛。”
“相比后面的那些詩壇大家,宋之問出生的年代還算是早的。”
“尤其是他爹那一代,幾乎可以說是第一批享受到這個時代紅利的人。”
“宋之問的父親,名叫宋令文,也是出身底層。”
“原本按照以往時代的情況,宋家根本沒有出頭之日,宋令文這輩子都不可能有機會做官。”
“但恰好到了唐朝初年,隨著科舉制全面成熟,宋令文有了做官的機會。”
““宋令文極其有才,號稱書、畫、力三絕,文武雙全。”
“總之,宋令文是最早一批通過科舉制,入仕做官的寒門官員。”
“因為早年的那些特殊經歷,宋令文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游刃有余。”
“宋家的三個兒子,都被宋令文教導得極為出色。”
“因為父親的影響,宋之問從小就受到了深厚的文化熏陶,家學淵博。”
“另外,宋家老爹號稱三絕,宋家的三個兒子,則是分別繼承了老爹的一項絕活。”
“宋之悌繼承了父親的武力,宋之遜繼承了父親的書法,而宋之問則是專攻文學詩詞。”
“剛剛到及冠之年的宋之問,便通過了科舉考試,進士及第,正式走上了仕途。”
“二十歲能進士及第,那絕對算是天才中的天才了。”
“宋之問入朝為官的時候,依然還是唐高宗李治在位。”
“但是,此時的李治,已經因為嚴重的頭疼病,無法打理朝政,朝政大權都落入到了皇后武則天的手里。”
“而武則天掌權之后,為了穩固自身的地位,則是大范圍提拔寒門子弟。”
“如此一來,出身寒門的宋之問,自然又迎來了一個巨大的機會。”
“就在宋之問剛剛走上仕途后不久,便因為自身才名,直接被分配到了文學館任職。”
“在文學館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后,宋之問被授予洛州參軍的職務。”
蘇軾:唐初詩壇大家宋之問,向武則天自薦枕席,卻因為口臭被女皇拒絕。
宋之問的父親是左驍衛郎將,東臺詳正學士宋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