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問賣友求榮,被提拔為鴻臚主簿。
宋之問先是依附于武三思,武三思死后,他又依附于安樂公主,被太平公主揭發其主持貢舉時的貪賄事宜,外貶越州長。
清新秀麗的水鄉,也使他開始滌凈心靈,境界升華,在越州,他開始勤政愛民。
他登山涉險,訪察民生,在這段時間,他真誠歌頌了大禹治水、救災拯民的千古圣德。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誅殺韋后和安樂公主,擁立唐睿宗復位。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宋之問因為曾依附武三思被賜死于徙所,享年56歲。
宋之問人品不怎么樣,但他的文學成就卓著。
他為文賦詩,講求比興,屬對精密,點劃入微,對詩的聲律化有重大貢獻。
宋之問才華橫溢,文采出眾又善于逢迎拍馬,被武則天欣賞,一路升遷。
但是他一身媚骨,最終站錯隊被賜死,令人遺憾!
“后來,又過了幾年之后,隨著武則天徹底坐穩了皇位,開始逐漸貪圖享受,武則天開始豢養男寵。”
“在這其中,最為得寵的,就是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
“張家兄弟的出現,也讓宋之問看到了一絲希望。”
“此后,宋之問徹底放下了文人的清高,竭力巴結張家兄弟,據說還給張家兄弟提過尿壺。”
“后來,在張家兄弟的提點下,宋之問寫了一首艷詩。”
“獻給了武則天,想要以此討武則天的喜歡,讓自己也成為武則天的男寵。”
“然而武則天收到這篇艷詩之后,雖然對艷詩本身贊不絕口,但是卻絲毫不提男寵的事情。”
“等到宋之問退去之后,武則天才對旁邊人說,宋之問有口臭,所以武則天沒看上他。”
“雖然因為口臭問題,沒能成為女皇的男寵。”
“但此后的幾年里,宋之問依然還是竭盡全力,去拍武則天的馬屁,希望武則天能給自己加官進爵。”
“但宋之問怎么都沒想到的是,他的這些努力,非但沒有給自己帶來回報,反倒是給自己帶來了禍患。”
“數年之后,武則天身體越來越差,不得不留在迎仙宮內養病。”
“此后,宰相張柬之發動了政變,殺了張家兄弟,并且逼迫武則天還位給唐中宗李顯。”
“神龍政變后,李顯二次登基,宋之問這種之前和張家兄弟來往密切的官員,自然就倒了大霉。”
“沒過多久,宋之問就被直接貶黜到廣東。”
“被貶廣東之后,宋之問也不肯就此任命,之后竟是秘密逃離了廣東,返回了京城。”
“回到京城之后,恰逢宋之問的兩個朋友,打算密謀除掉宰相武三思。”
“得知此事后,宋之問馬上賣友求榮,出賣朋友進行告密。”
“靠著告密的功勞,宋之問很快就被武三思調回了京城,擔任鴻臚主簿。”
“就在宋之問剛剛被調回京城后不久,京城再次發生了政變。”
“太子李重俊起兵,企圖誅殺武三思和李顯的皇后韋氏。”
“但結果,李重俊只是殺了武三思,卻沒能干掉韋后,自己反倒是被殺了。”
“景龍政變后,宋之問再次發揮了自己不要臉的特長,開始巴結韋皇后的小女兒,安樂公主。”
“但是,宋之問的依附,卻惹惱了朝堂上的另一位大佬太平公主。”
“此后,太平公主逐漸發力,將宋之問一腳踢到了浙江紹興去做官。”
“再次被放逐之后,這一次,宋之問似乎終于有些做官的心得了。”
“但是就在宋之問剛剛有所領悟之后,京城那邊再次發生了政變。”
“太平公主和自己的侄子李隆基,聯手誅殺了韋氏,擁立李旦做了皇帝。”
“這下子,宋之問的日子更難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