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滿是厭戰,傷老,思歸之情。
詩風淡雅蘊藉,流暢自然,意味無窮。
盧綸因為少孤,逢亂,落第,飄零。
特別是經歷了安史之亂前后不同的繁華與凄冷生活,難免慨嘆世運,抒懷人生。
他的情感抒發往往與時勢之變相結合,與亂后景境相結合,顯得真切自然,令人動容。
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閑。
家在夢中何日到,春來江上幾人還?
川原繚繞浮云外,宮闕參差落照間。
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將衰鬢客秦關。
詩人感時傷亂,思家望歸,眼中之景固然很是荒涼,心中之情亦十分哀傷。
國家衰敗的背景下,一個時代的滄桑感在盧綸的詩中展現得真切而充分,令人千載之下仍不免沉重嘆息。
盧綸的詩歌帶有強烈的身世感時代感,所以情感哀傷憂愁,景物意境都連著心情。
只有極少數的寫景詩輕松閑適,沒有傷愁。
移舟試望家,漾漾似天涯。
日暮滿潭雪,白鷗和柳花。
在這首詩中,透出的是自然景色之美,心無牽掛之閑,讀來很是清新舒暢,一改其慣有之憂郁風格。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詩歌描寫邊塞將士的一次謹慎夜巡,人物生動,氣勢雄壯,一個英勇神武的將軍形象躍然紙上。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月黑雁叫,大雪紛飛,敵將戰敗后倉皇逃跑,將軍引弓舞刀,縱馬追趕。
一幅寂靜的畫面,透著緊張的氛圍,顯示勝利的豪邁,生死決斗的殘酷中,不乏縱橫馳騁的浪漫。
行多有病住無糧,萬里還鄉未到鄉。
蓬鬢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氣入金瘡。
寫一個戰爭中負傷的軍人,返回家鄉途中傷病發作,人窮身困的悲慘遭遇,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厭恨情緒和對將士們的深深同情。
盧綸詩共遺留300多篇,以五七言近體為主,唱和抒懷之作多真實生動,感慨深長。
邊塞詩則格調雄渾,情緒慷慨。
其詩無論是風格特征還是內容情感,都是盛唐到中唐的過度。
因而有些詩如邊塞詩有明顯的盛唐氣象,更多的詩則帶有大歷詩風的感傷情緒。
總的來說,后人對他的詩歌評價還是很高的。
盧綸雖有一身抱負,可惜生不逢時,空有一身才華,難以暢快施展,詩歌倒是有所成就。
但也因遭遇亂世,詩風中不免落下時代創傷,終究難與盛唐諸賢并肩。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